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4月28日 13:03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0篇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6-04 08:06:03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0篇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1

  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1.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2.中位数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

  3.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

  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1.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总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有关,一般来说,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其中集中的趋势。

  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联系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其应用也最为广泛。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2

  一、编写题

  在3、12、6、4、2中任选三个数编出两道乘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口诀

  用3、12、6、4、2、18、8编四道乘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入的数

  5×()<37  4×()<39  60>()×8  32>()×6

  47>8×()  ()×8<50  64>()×9  38>7×()

  四、列式计算

  1、9乘5是多少?

  2、2个5相乘是多少?

  3、2个5相加是多少?

  4、6和2相加的和是多少?

  5、6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6、比8个7少9的数是多少?

  7、一个加数是8,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8、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多少?

  9、两个数都是6,它们的和是多少?积是多少?

  10、9连加4次,和是多少?

  五、给下列各题补充条件或问题后计算

  1、小王种花,每行种8棵,种了7行,一共种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王种花,种了5行,每行种9棵,一共种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本班学生情况可以说有所了解。因此本学期来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稳中有进。对于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自己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去完成。现对自己的工作回顾如下:

  一、业务素养

  本期来,自己认真坚持业务理论学习,撰写业务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虚心向老师们的先进经验,以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学习,认真听取专家们的经验,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到了学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反省工作得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及时整改,使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

  二、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搞好教学是自己的本职所在,而我也不例外。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从没有放松自己。我坚持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1、我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师用书的钻研。

  在书上批注,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后作业勤布置、勤辅导、勤检查、严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在处理课后练习时,遇到半图半文字的题目时,我就让学生编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培养他们的编题能力。在遇到一道题里有几个问题时,我教给学生如何解答这种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我还利用每节课的前3至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同学熟能生巧,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班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

  4、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学生勇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数学学习方面,形成“好带差”的学生相互自我管理模式,从座位的编排上着手,一个优生帮带一个差生,课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让优生帮带差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中采取灵活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同桌间相互交流,达成共识,课上没有完成的作业让优生课后加强管理,督促差生课后逐一检查落实。

  三、存在的问题

  中考过后,个别学生纪律松散,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专心听讲,对学习没有信心,致使成绩停滞不前。

  四、今后的打算

  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今后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4

  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间接证明》。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反证的一般步骤;

  2.会解决简单证明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方法的正确选择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间接证明

  二、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

  (C)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2.已知=2,p+q

  (C)一定不小于

  (D)一定不小于2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那么”时,假设的内容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求证: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例2.若,,

  (1)求证:;

  (2)令,写出、、、的值,观察并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证明:存在不等于零的常数p,使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公比q的值.

  三、课堂检测

  1.用反证法证明“若>0,则 ”时的假设为

  2.证明: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3.对于直线l:y=kx+1,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l与双曲线C:3x-y=1的交点A、B

  关于直线y=ax(a为常数)对称?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5

  36÷7=  8÷7=  6÷5=  54÷7=  12÷7=  9÷7=  6÷5=

  12÷8=  8÷3=  64÷9=  40÷9=  12÷8=  7÷5=  54÷7=

  48÷5=  21÷6=  36÷7=  56÷9=  9÷2=  22÷4=  24÷3=

  52÷7=  17÷2=  36÷5=  30÷9=  68÷8=  15÷4=  43÷7=

  27÷4=  52÷6=  30÷4=  20÷3=  33÷5=  15÷7=  24÷7=

  36÷7=  21÷5=  40÷7=  36÷7=  25÷6=  29÷9=  65÷9=

  18÷4=  20÷6=  62÷7=  52÷9=  25÷7=  28÷6=  21÷4=

  6÷4=  24÷7=  12÷7=  5÷2=  63÷8=  43÷6=  18÷4=

  30÷4=  19÷2=  15÷6=  39÷6=  65÷9=  52÷6=  19÷4=

  30÷4=  50÷6=  25÷4=  63÷8=  9÷7=  54÷7=  48÷7=

  42÷9=  50÷9=  26÷5=  28÷6=  35÷8=  13÷3=  28÷5=

  60÷7=  36÷5=  35÷9=  27÷5=  23÷4=  28÷5=  16÷7=

  8÷7=  32÷9=  12÷5=  31÷5=  54÷8=  27÷5=  65÷7=

  24÷9=  43÷5=  30÷7=  37÷8=  43÷8=  40÷7=  19÷8=

  80÷9=  73÷9=  80÷9=  46÷5=  48÷7=  33÷8=  33÷4=

  50÷9=  61÷7=  79÷8=  31÷8=  32÷9=  41÷5=  42÷5=

  70÷9=  35÷8=  41÷8=  21÷4=  32÷7=  32÷9=  40÷7=

  22÷4=  23÷6=  82÷9=  57÷8=  57÷9=  43÷5=  56÷9=

  63÷8=  71÷9=  67÷8=  75÷9=  32÷7=  34÷8=  43÷9=

  42÷8=  35÷8=  35÷9=  35÷6=  40÷9=  66÷9=  31÷6=

  25÷3=  19÷7=  23÷4=  19÷2=  44÷7=  79÷8=  58÷6=

  29÷3=  40÷6=  60÷7=  76÷9=  35÷4=  67÷8=  38÷5=

  46÷7=  58÷6=  69÷8=  70÷8=  75÷9=  82÷9=  85÷9=

  76÷8=  77÷8=  66÷7=  65÷8=  55÷6=  53÷6=  44÷6=

  35÷4=  26÷5=  26÷8=  31÷7=  80÷9=  70÷9=  53÷8=

  47÷6=  38÷7=  25÷4=  28÷5=  33÷6=  79÷8=  62÷9=

  34÷5=  22÷7=  48÷7=  44÷6=  79÷8=  38÷6=  29÷5=

  73÷8=  26÷4=  38÷9=  66÷9=  67÷8=  48÷5=  37÷6=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6

  1.对名称与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他们的定义。

  2.对事情进行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分真命题与假命题)。

  3.每个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4.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叫做反例。

  5.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命题的条件,原命题的条件作为命题的结论,所组成的命题叫原命题的逆命题。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8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2.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3.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几何概型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两个基本特点?

  含义: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的概率模型.

  特点:(1)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

  (2)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2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3.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整数值随机数,还可以通过随机模拟方法求古典概型

  的概率近似值,对于几何概型,我们也可以进行上述工作.

  二、〖新知探究〗

  (一):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思考1: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若设定他到单位

  的时间为8点过X分种,则X可以是0~60之间的任何一刻,并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

  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X为[0,60]上的均匀随机数.一般地,X为[a,b]上的均匀

  随机数的含义如何?X的取值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

  X在区间[a,b]上等可能取任意一个值;X的取值是连续的.

  思考2:我们常用的是[0,1]上的均匀随机数,可以利用计算器产生(见教材P137).

  如何利用计算机产生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用Excel演示.

  (1) 选定Al格,键人"=RAND()",按Enter键,则在此格中的数是随机产生的

  [0,1]上的均匀随机数;

  (2) 选定Al格,点击复制,然后选定要产生随机数的格,比如A2~A100,点击粘贴,

  则在A1~A100的数都是[0,1]上的均匀随机数.这样我们就很快就得到了100个

  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相当于做了100次随机试验.

  思考3:计算机只能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如果试验的结果是区间[a,b]上等可能

  出现的任何一个值,则需要产生[a,b]上的均匀随机数,对此,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首先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0,1]上的均匀随机数X=RAN

  D, 然后利用伸缩和平移变换: Y=X*(b-a)+a计算Y的值,则Y为[a,b]上的均匀随机数.

  思考4:利用计算机产生100个[2,6]上的均匀随机数,具体如何操作?

  (1)在A1~A100产生100个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2)选定Bl格,键人"=A1*4+2",按Enter键,则在此格中的数是随机产生的

  [2,6]上的均匀随机数;

  (3)选定Bl格,拖动至B100,则在B1~B100的数都是[2,6]上的均匀随机数.

  (二):随机模拟方法

  思考1: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上班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如果把"你父亲在离开家之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那么事件A是哪种类型的事件?

  随机事件

  思考2:设X、Y为[0,1]上的均匀随机数,6.5+X表示送报人到达你家的时间,7+Y表示父亲离开家的时间,若事件A发生,则X、Y应满足什么关系?

  7+Y >6.5+X,即Y>X-0.5.

  思考3:如何利用计算机做100次模拟试验,计算事件A发生的频率,从而估计事件A发生的概率?

  (1)在A1~A100,B1~B100产生两组[0,1]上的均匀随机数;

  (2)选定D1格,键入"=A1-B1",按Enter键. 再选定Dl格,拖动至D100,则在D1~D100的数为Y-X的值;

  (3)选定E1格,键入"=FREQUENCY(D1:D100,-0.5)",统计D列中小于-0.5的数的频数;

  思考4:设送报人到达你家的时间为x,父亲离开家的时间为y,若事件A发生,则x、y应满足什么关系?

  6.5≤x≤7.5,7≤y≤8,y≥x

  思考5:你能画出上述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吗?

  思考6: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多少?

  三、〖典型例题〗

  例1 在下图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把豆子,如何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圆周率的值.

  1)圆面积正方形面积=落在圆中的豆子数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

  (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 落在圆中的豆子数÷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4.

  例2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y=1和y=x2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以直线x=1,x=-1,y=0,y=1为边界作矩形,

  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落在抛物区域内的均匀

  随机点的频率,则所求区域的面积=频率×2.

  四、〖归纳小结〗

  1.在区间[a,b]上的均匀随机数与整数值随机数的共同点都是等可能取值,不同点是均匀随机数可以取区间内的任意一个实数,整数值随机数只取区间内的整数.

  2.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结合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求概率、面积、参数值等一系列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用随机模拟试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包含这个图形的规则图形作为参照,通过计算机产生某区间内的均匀随机数,再利用两个图形的面积之比近似等于分别落在这两个图形区域内的均匀随机点的个数之比来解决.

  4.利用计算机和线性变换Y=X*(b-a)+a,可以产生任意区间[a,b]上的均匀随机数,其操作方法要通过上机实习才能掌握.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9

  在平淡与忙碌中,一个学年就这样一晃而过。低年级孩子处于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我们更应把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当我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从心理感到欣慰。现将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低年级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整个班级的班貌就要从培养习惯开始,我紧抓此关键的教育时机,逐步树立我们班的班风。根据学校为我们创造的教育环境--对“常规意识”的学习。首先,利用晨会、班会和队会等教育时间,运用多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讲故事悟道理,看图片辩对错等等,让“常规意识”深入孩子的心坎,使每人都产生积极的向往心理,“当一位好学生”。如孩子遵守纪律不自觉,在这方面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孩子的一日纪律常规的培养上,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上课前放好学习用品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做好队列、做操,鼓励孩子下课后自己动手、认真整理桌椅等等。同时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老师带着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另一方面,我们要仔细观察孩子与我们的互动的情况,有时孩子对我们的教学有些启发。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班级常规评选的号召,我们班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充分利用表扬这一工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等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得我们班在纪律上,还是良好习惯上都能初步形成。作为老师以身作则,每次进教室都先往地上看一看,捡一捡,整一整,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了好的氛围。

  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每天能快乐充实。我常教育孩子们回家要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一个集体就像一艘船,载着学生越过江河湖海,驶向理想的彼岸;一个集体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如亲人一样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一种锁碎,一种默默的付出,是不能用理性的句子去加以描述的,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出其中的酸甜苦辣。在今后,我会同我的孩子们继续努力,即使没有最好,也一定会更好!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篇10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第三册《七的乘法口诀》。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有了1~6的乘法口诀作为基础,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的基础上来熟记口诀,并能够运用在生活中,也为后面的口诀的学习做一个更好的铺垫。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在算一算,数一数中,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

  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的基础上来熟记并运用口诀。

  四、说教具、学具

  本课我使用的教具、学具主要有多媒体课件和找朋友卡片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算一算,数一数,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巧设游戏,复习导入。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巩固提高,应用深化。

  六、说总体设计

  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总体设计

  (一)巧设游戏,复习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我们玩个开火车背口诀的游戏好吗?老师叫到哪个同学就从哪个同学往后背诵一至六的乘法口决,每行为一列火车,各列火车比胜负。”二年级学生对游戏、活动充满了热情,从游戏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七的乘法口诀的信心。游戏后我进行如下小结,一至六的乘法口诀大家学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的基础上来熟记口诀。这是本节课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和解决这个难点,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这一基本思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数一数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生活情景,引入交流

  在这个步骤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昆虫为切入点,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在学习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昆虫?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见过毛毛虫。有的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在花朵上见过蜻蜓,蝴蝶。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各式各样,这时,我适时的引入有关七星瓢虫的知识窗,(出示课件知识窗)使学生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同时也为后面观察主题图作好铺垫。

  第二步骤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学生了解了昆虫的有关知识之后,我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出示课件主题图)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见过的昆虫可真多,老师这里有一副画,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图中的昆虫——小瓢虫,去发现一个七是七,两个七是十四……。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也许不会很快能找到,但我不想一开始就给学生某些暗示。因为只有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的`,动手数过的印象才会深刻。如果学生仍然发现不了,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争当一名小考官的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互相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顺着学生的思维走,可能有学生提出,一棵丝瓜秧上有五只七星瓢虫,另一棵丝瓜秧上有两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也可能有学生提出:“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儿,两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点?”学生的这种提问是自然的,也正是我所需要的。于是我追问:“那三只呢,四只呢?七只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种多样,对此,我不打算作任何结论,只是想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显然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待学生回答后我引出学生喜欢的兔博士。(出示课件兔博士)。通过观察主题图,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七的乘法口诀搬到小组交流中,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当小组成员遇到了交流的困难时,教师可及时加以引导(出示课件瓢虫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步骤是归纳总结,巩固记忆

  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后,引出学生喜爱的蓝灵鼠,(出示课件蓝灵鼠)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发言交流。此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这个组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发现?通过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编的乘法口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述可能不够准确,于是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小瓢虫自学结果(出示小瓢虫的自学结果)加以修正补充。并让学生议一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口诀。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记忆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学生表达清楚意思就应该加以鼓励,重要的是以此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熟记七的乘法口诀,最后,水到渠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提高,灵活运用。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难点,为此,我安排了如下四组练习。

  第一个练习是对口令的小游戏,(出示课件对口令小游戏)两人一组,一个人说口诀,一个人说得数。第二个练习是找朋友的小游戏,(出示课件找朋友的小游戏)每个同学手里拿一张卡片,(出示学具找朋友卡片)有的同学手里拿的是算式,有的同学手里拿的是得数,然后大家自由的下座找朋友。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学生才会乐在其中。

  第三个练习是孔雀开屏。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孔雀图,(出示课件孔雀图)然后,将7乘几和6乘几的算式展示出来,(出示课件孔雀习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结果及口诀,出现错误及时引导,回答正确给予鼓励和赞扬。(播放孔雀开屏课件)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七的乘法口诀的知识。

  第四个练习是身边的数学,(出示课件身边的数学)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4个星期……7个星期呢?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师只是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而让学生在算一算,数一数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灵活把握。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也经常要用到。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推荐访问:二年级 人教版 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上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