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5月10日 11:33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2023年(7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汇编【精选推荐】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11-18 09:0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7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汇编【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7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汇编【精选推荐】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汇编(7篇)目录XX经济开发区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XX市XX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XX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XX镇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市公安局裕安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汇编

(7篇)

目录

1.XX经济开发区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2

2.XX市XX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8

3.XX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20

4.XX镇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24

5.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31

6.市公安局裕安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40

7.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43


XX经济开发区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2022年, XX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县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自我加压,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招商引资扎实推进。深入落实省、市“双招双引”工作部署,推行领导挂帅,合力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注重体量“抓大”,更加注重招大引强,加快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2022年全年,重大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约210亿元,主要有XX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国晟异质结项目、中环中清(XX)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力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及供应项目、XX坤泰车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混合动力专用变数器项目等,新开工建设项目5  个,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0亿元,同比增长18%。

(二)标准化厂房建设有序进行。

标准化厂房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面积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90万㎡,共计厂房约111栋,配套设施用房约12栋,目前已有约77万㎡正在建设,其中已完工约45万㎡、主体结构封顶约16万㎡,正在结构施工约17万㎡;
定制化厂房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总用地面积约586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目前已动工建设;
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8.26亿元,主要包括市政道路新建及改建工程、景观工程等。

(三)营业收入及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全年,开发区全区经营(销售)收入约60亿元,同比增长13.6%,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约52亿元,同比增长6%,税收收入约2.35亿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约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45亿元,同比增长22.8%,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预计约8亿元,战新企业产值约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58家。

(四)产出效益进一步提升。在核实低效用地企业的土地面积和亩均税收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企业生产经营、厂房容积率和利用率等情况,现已完成参评园区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并公布,有利于精准指导企业后期的融资及其他帮扶工作。为引导企业盘活升级低效用地,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今年,已成功盘活约7500平方米厂房引进徽鹰机械、天普克环保两家企业,另外盘活利用中能众诚电工科技产业园已建成厂房约5.2万平方米、引进XX县国晟异质结项目。预计2022年XX经济开发区亩均税收约6.5万元/亩,同比增长30%以上。

(五)规上工业企业培育稳步进行。实施政策扶持“组合拳”,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继续强化规企培育。2022年开发区成功培育天石、创亿、启扬、鼎辉、丰韵、创赢、恒岩、松恒、大江、旺顺源10家规上企业。

(六)持续推进化工园区申报工作。今年,按照省政府要求,XX经济开发区正全力做好今年底化工园区的申报工作。目前,已委托北京石油和化工工业规划院、山东安本安全咨询服务有限公司、XX皖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化工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开发区也与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积极对接,正在进行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起草、报送等工作。同时,园区消防站、智能化信息平台等相关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中。开发区将全力保证年底成功申报。

(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按照省市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要求,今年开发区开展了“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和“优化营商环境,为企服务”活动,全面摸排企业发展情况,落实四送一服工作包保责任制,按清单、按时限解决问题、提供服务。2022年“新春访万企、助力企业解难题”活动,走访企业22家,收集问题22件,已全部办结;
“优环境、稳经济”活动,涉及省级领导、县主要领导接访,收集涉及开发区办理问题11件,目前也已全部办结。

(八)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2022年3月27日,我县突发疫情,开发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是对园区企业和建设单位实施封闭管理,全面摸排登记留企人员,及时掌握动向,分类对接。二是保障园区内民生供应及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开发区与市县经信局、交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为企业办理县内通行证121张、县外通行证102张(含海螺70张),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防控、保供物资运输的安全畅通。三是统筹调度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安全高效完成了开发区内两个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和一个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配置、日常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4月中旬后,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按照市、县关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开发区严格做好复工复产把关,做好一企一策,针对不同企业,人性化操作、标准化实施、动态化管理。按要求完成辖区企业尤其是规模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本轮疫情结束后,开发区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落实人员管控、不定期核酸检测,动员广大干群和企业的积极性,积极宣传助企政策,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

二、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开发区将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围绕抓招商引资、抓项目落地、抓企业培育服务和抓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工作,聚焦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较低和体制机制改革尚未完善等问题展开攻坚。

(一)狠抓招商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培育。2023年开发区续建项目7个,计划投资59.7亿元。全年目标计划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约80亿元,完成引进超10亿元项目3个以上。

一是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法,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层次。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委托招商,加强招商信息搜集,建强招商队伍,提高跟踪落实、协调服务水平和项目落地率履约率。完善招商政策制度,聚焦新能源、光电科技和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强链补链,充分发挥已入驻企业的虹吸效应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重点行业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纵深产业集群。

二是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快企业达产时效。全面提速项目建设,定期调度,力争中环中清(XX)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力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及供应项目,XX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异质结装备、年产4GW高效异质结电池、年产2GW大尺寸异质结组件、年产10万台光伏清扫机器人、年产10GW吨钠离子储能、年产900万套高分子边框、年产1800万套追踪支架、源网荷储直供电项目,XX坤泰车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项目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成投产。

(二)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加强要素保障。

一是继续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做好各产业园区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各园区标准化厂房、定制化厂房建设进度,保质保量按时间节点交付使用,保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按期落地。二是扎实开展“管委会+公司”改革。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力度,使其真正承担起园区的融资开发、项目管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建设、运营园区配套设施,夯实园区承载能力,助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营业收入及各类经济发展指标再上新台阶。按照“皖北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的发展要求,2023年,开发区全区经营(销售)收入预计约11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约98亿元,亩均税收9.6万元/亩,引进与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城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30亿元。

(四)进一步加强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以规上企业培育为抓手夯实园区经济基本盘,促进企业提质升级,强化规企培育,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开发区重点培育规模企业17家,预计2023年可成功申报规模企业10家。

(五)做好化工园区申报后续工作。在2022年底成功申报化工园区的基础上,跟踪上级各有关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园区各项功能平台的评级验收工作,为更好吸引化工企业入园做好硬件准备。

(六)扎实开展“管委会+公司”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力度,使其真正承担起园区的融资开发、项目管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建设、运营园区配套设施,夯实园区承载能力,助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加快人员管理和制度改革,遵循注重实绩的原则,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以岗定薪、按绩定酬,加大绩效工资比重,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体现多劳多得,激发全体雇员争先进位、比学赶超内生动力。

XX市XX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全力以赴,于危机中抓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以“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现将今年以来各项指标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一)农民收入。三季度,我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0元,同比增长5.0%,增速居全市第1位。预计全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31314元,同比增长6.5%。

(二)农林牧渔总产值及一产增加值。三季度,农林牧渔总产值15.31亿元,(可比价)增速5.3%;
一产增加值8.6亿元,增速4.9%。两项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预计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6.14亿元,增速7.5%;
一产增加值16.72亿元,增速6.5%。

(三)一产增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我区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23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1%;
全年预计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7.8%。

(四)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截至目前,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12家,三季度,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3.89亿元,同比减少2.5%。预计年底可新入规2家企业,总数达1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6.5亿元。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情况

1. 稳粮扩油。一是粮食安全夯实稳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多种粮、种好粮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量14.73万吨。夏粮(主要是小麦)种植面积10.11万亩,产量3.75万吨;
秋粮面积种植面积22.91万亩,产量10.98万吨。其中,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15.71万亩,再生稻1万亩,产量8.64万吨;
大豆种植面积4.06万亩,产量0.85万吨;
玉米种植面积3.02万亩,产量1.26万吨;
薯类种植面积0.12万亩,产量0.08万吨。二是油料全面扩种。完成夏季油菜收割面积10万亩,总产量约2.95万吨。完成秋季油菜播种面积10.86万亩,比上年增加近1万亩。

2. 生猪稳产保供。截至10月份,全区肉类总产量0.76万吨,同比减少19.71%;
禽蛋产量1.28万吨,同比增长14.42%。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将达1.0万吨、禽蛋产量1.5万吨。全区生猪存栏3.2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2681头,超出年度目标681头;
生猪出栏量4.57万头,同比减少32.3%,规模生猪养殖企业21个,超出年度目标6个。家禽存栏289.3万羽,已出栏255.78万羽,同比减少3.68%,预计全年可出栏家禽300万羽。

3. 水产提质增效。紧紧围绕“绿色、健康、增效、增收”的总体目标,强化渔业安全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4.42万亩,三季度水产品总产量1.2613万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水产品总量17064吨,增长4.9%。

(二)“两强一增”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出台《XX市XX区科技强农 机械强农 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义发〔2022〕10号),制定2022-2025年及2022年全区“两强一增”行动任务分解表,层层明确责任,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 科技强农。深化“科技特派员+”模式,遴选99名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行政村服务全覆盖,链式复合型科技特派员团队数量达8个。种养业提质增效,完成500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4000亩(超额完成1000亩);
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成功申报绿色食品品牌12个,全区共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11个。加快数字赋农行动。持续推进实施XX区智慧农业,初步建成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等2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上报省厅数字农业应用场景4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1-10月,全区实现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1.38亿元,同比增长47%。

2. 机械强农。全区农机总动力26.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79%。编制研发“智能多用热源机”7个型号。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到9个,新增1个。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2022年度我区投入23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目前已完成进度75%。逐步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我区计划任务2万亩,其中结合项目带动改造1.0万亩,结合“大托管”、主体引领等改造1.0万亩。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今年可结合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小田变大田”1.0万亩,目前正在开展规划设计阶段;
结合“大托管”、主体引领等改造1.0万亩,由安徽耀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一流转顺安镇凤凰山村土地完成2000亩任务。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争取省级资金645万元,计划新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2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10318立方米,年底前可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

3. 农民增收。一是推进规范经营权流转。印发实施《关于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助力“两强一增”行动的通知》,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提升全区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0.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72.04%。其中,流入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的面积分别为5.84万亩、5.1万亩、5.84万亩和3.23万亩;
流转形式以出租(转包)为主,面积达19.1万亩。其中,300亩左右集中连片达13.8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9.5%。二是推进“两改革一发展”工作。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复成员整改,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及农经统计年报工作,全区共核实资产总额63307.2万元,着力提升“三变”改革质量。全区共盘活利用集体耕地、水面、山场23708亩,集体房屋31368平方米,整合各类资金9473万元。2022年,全区共有73个村发放分红,农民从村、组两级获得财产性收入达345.92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动态调整充实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确认入库项目319个。截至三季度,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4408.72万元、村均44.53万元,完成年度目标98.3%。其中,50万元以上强村23个,完成年度目标74.2%;
2022年获市批复立项扶持项目17个,涉及2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其中“抱团”联建项目3个、独立设施项目14个。已基本完成项目4个,正在实施项目13个。三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43个,总数达478个,其中示范农场104个;
合作社较上年减少14个、总数577家,其中示范社77个。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1. 落实“双招双引”。区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链结合年度目标任务和市产业链“百日攻坚,实干为先”精神,持续精准访商邀商,加速项目推进抓签约,做好协调服务。三季度,区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链外出招商36次,邀商41次,在省外举办推介会1次,举办集中签约1次,项目集中开工1次。累计收集线索项目27个;
在谈项目17个;
新签约项目13个(其中,1-5亿元项目12个,5-10亿元项目1个【中广核生态综合智慧农光项目】),总投资24.53亿元;
新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5.83亿元;
签约未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21.43亿元。

2. 培育龙头企业。一是着力培育产业化主体。以XX白姜、XX凤丹、大口黑鲈等特色主导产业为引领,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13家(其中,国家级1家【铜雀二乔】,省级11家)。三季度,销售收入达24.3亿元,同比增长6.2%,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可达32亿元。二是深耕农产品加工发展。兰客食品、天明食品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完成。1-9月份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21.18亿元,其中12家规上企业产值达3.89亿元,同比减少2.5%。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将达28亿元,增幅12%。组织XX禾田中药、XX正强禽业2家企业申报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总数达6家【已创建的4家:XX凤丹科技、安徽铜雀二乔,XX新梦想、安徽圣迪乐】。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 落实落细监测帮扶。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省、市关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相关会议精神,制定出台《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XX市XX区2022年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方案》。优化网格管理,设置网格员807名,动态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新增识别监测对象98户223人,截至目前,我区监测对象共计105户243人。17户31人拟新增监测对象正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比对。

2. 落实帮扶政策。持续结对枞阳县开展县域结对帮扶工作,累计共投入项目帮扶资金4088万元,今年安排5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枞阳县半程马拉松跑道项目建设。常态开展定点帮扶,安排106个包村单位对99个村开展定点帮扶,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40.89万元,引进项目资金113万元。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共10人,重点落实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3个重点推进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通过“铜官乐”、“832”、铜草花等电商平台、耀安集团消费专区采购扶贫产品800万元。落实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60万元实施XX市XX区叶山林场(叶山森林公园)管护站改造。

3. 推进问题整改。全面梳理查摆防止返贫集中排查和省暗访调研发现的问题,迅速行动,举一反三,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制定问题整改“四项清单”(问题整改措施、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成效)。对整改成效进行“回头看”,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改到位。目前,2021年国家考核评估、省考核评估及自查问题和省暗访督查反馈问题于7月底整改到位,2022年省督查反馈问题于10月底整改到位。

(五)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情况

1.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秸秆粪污“两利用”、化肥农药“两减量”、农膜农药包装物“两回收”行动。深入开展历次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环保信访问题“回头看”,整改成效进一步稳固。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速推进省级农膜回收试点县项目建设,全区农业投入品废物回收率达81.5%,回收后的无害化处置率100%;
化肥使用量减少4.37%,农药使用量减少2.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55%,设施配套率100%;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5%。积极推行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措施。认真实施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完成了11366亩安全利用类耕地修复年度工作任务。

2. 扎实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严格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总体要求,结合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长江禁渔问题整改和2021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明察暗访、调度通报、约谈问责等机制,确保我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顺利开展。一是严格渔政执法。坚持渔政执法“日巡查,日报告”和渔政信息中心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与无为市、繁昌区等交界区域联合执法。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间及与交界县区间共开展联合执法52次,农业部门查办非法捕捞(垂钓)案件110起。二是坚持人防技防并重。新增渔政执法艇2艘,在黄浒河钟鸣段新增激光监控设备4台,已并入区渔政信息中心,实现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全天候监控。完成执3个中队分别下沉驻点执法工作,打通基层执法“最后一公里”。区渔政执法装备建设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三是规范船网管理。出台《XX区加强相关船舶规范管理实施方案》,规范船舶管理,统一备案登记、统一标识标号、签订禁捕承诺书,建立“一船一档”。现有乡镇留用船舶596艘,其中禁捕水域23艘。今年以来整治取缔“三无”船舶14艘,清理沿江沿湖沿河村民家庭网具214顶(副),组织参加违法违规渔具集中销毁活动2次,集中销毁收缴的各类网具、电捕鱼器等52件(套),钓具381副,有效震慑非法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

3. 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着力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长江禁捕、农业投入品、畜禽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机等领域执法监管。切实保障全区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非法屠宰执法。深入开展非法私屠乱宰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没收家禽产品229.1kg。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强种子市场网格化监管工作,主要农作物种子备案78批次,委托代销备案5批次、经营不分装备案73批次,开展种子监督抽检5批次。累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70家次。

三、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农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区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猪产能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受猪周期及非洲猪瘟“阴影”影响,养殖户增栏、补栏意愿不足,存栏量增幅缓慢;
加之牧原大型生猪养殖项目迟迟未开工,目前生猪产能不足正常年份七成,导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增速放缓。

(二)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紧密和深入。农产品加工业依然是短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12家,占全市比重仅20%。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加工产业链短,行业领军企业相对较少。今年年受疫情影响,农资、原材料等价格上涨,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效益降低。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办法不多。集体经济工作缺乏专班指导,项目申报审核把关不严;
村级发展意愿不强,“领头雁”缺乏担当作为精神;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集体土地以及资产等分产到户经营,村级集体统一经营资产、资源所剩无几资源禀赋数量不足。

(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虽然近些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面对恶劣天气、旱情、汛情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欠账较多。

四、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20D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牢牢把握XX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厚重基础和区位优势,借力新时代乡村振兴这股东风,全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构建起“十四五”阶段XX区农业农村新发展新格局。力争农业生产总值增长8%,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真正把“三农”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奋力开创全区“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贯彻***总书记多种粮、种好粮指示精神,紧紧抓住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个首要目标任务不动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6万亩,产量10万吨以上。继续抓好水稻优质高产品种引进示范,预计面积16万亩左右;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质蔬菜总产量保持在13万吨以上;
稳定家禽生产,加快恢复生猪产能。同时,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2023年度1.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力争完成2万亩改造任务。加快补齐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播种、植保等薄弱环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二)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为抓手,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建设。到2023年,力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3.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宣传工作,推进“三品一标”体系建设,新增各类农业品牌10个以上。

(三)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继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积极谋划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2023-2025)实施方案,充实农经人才队伍;
转变工作思路,扶持培植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变“输血”为“造血”,推进全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2023年全面消除15万元以下薄弱村,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50%,村均收入突破50万元。

(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重点关注八类农村人群和监测对象,做到早发现,早纳入,对已识别的105户244人和新增的监测对象进行精准帮扶,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牢牢兜底,早日消除返贫风险。继续按照省、市关于县域结对和定点帮扶工作的要求,落实500帮扶资金用于枞阳县帮扶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定点帮扶,切实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计划安排5个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XX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镇域经济运行平稳。截至2022年十月底,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18亿元,财政税收入库735.2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0.8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60元,预计实现全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6.06亿元。

(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修建吴寨村等村组水泥道路6.29公里;
建成郭元村幼儿园1358.54平方米;
老海村幼儿园1553平方米主体封顶;
镇中心学校综合楼2177.86平方米项目完成,等待验收使用;
完成马桥沟至沈洋沟9.8公里清淤;
建成吴寨村和郭元村污水处理设施。

(三)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聚焦农业生产“大托管”“三变改革”“小田变大田”改革,结合县委、县政府规划,立足自身农业示范区、105国道干线交通等优势。实施专用品牌订单小麦3.8万亩、水稻1.04万亩,高油饲料玉米2.41万亩,蔬菜大棚1150亩,黄蜀葵种植等1000余亩。

(四)精神文明不断加强。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全镇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套设施进行了优化完善,实现了工作制度、活动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边好人榜的全覆盖。结合疫情防控、禁燃禁放、普法宣传、贫困群众就业、文明祭扫等工作,全年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余次,切实发挥带头作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民生保障持续用力。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9人,申请转移就业交通补贴1155人,失业再就业帮扶15人。完成全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8292户排查整治工作,申报农村危房改造5户,完成镇村9886户不动产登记审核公示工作。

(六)风险范持续稳定。化解信访案件14件,排查梳理矛盾纠纷74件,落实党政领导包案74件。开展重点人员隐患排查959件,深入开展防邪教和铲毒禁毒工作,实现了毒品种植“零产量”的目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展了《反有组织犯罪法》活动20多次,开展防养老诈骗宣传40余次。疫情防控严格执行中央“二十条措施”,坚决落实“一数四推、五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五包一”责任制,制定网格108个,网格员118人,全年共摸排返乡人员9559人,实行集中隔离525人,居家隔离2321人。

(七)乡村振兴衔接有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村(居、社区)书记带头抓乡村振兴,建立全覆盖帮扶联系网格,涵盖1288户脱贫户和64户监测对象,制定7006条帮扶措施。保障政策落实。利用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居家就业和小型劳务等就业的形式2022年已实现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341人。针对于无劳动力、无子女赡养等特殊的困难人群,严格按照申请条件、申请程序落实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今年以来帮助申请低保33户35人,五保9户9人。提升巩固成效。常态化开展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创新监督方式,严明帮扶工作纪律,切实做到帮扶力度不减。严格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加强网格化监测。成立网格组129个,网格员131人,网格员主要由村民组长、村嫂担任。加强跟踪走访。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职定责的工作机制,各网格员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数据比对。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结合上级相关部门反馈和日常走访,对出现困难的群众加大帮扶力度。2022年新识别监测户9户28人,共核实反馈预警信息73条,均无返贫风险。

二、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招商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财政收入增长9%以上;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提升。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兴镇”战略不动摇,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举措,常态化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排查整治,扩大品牌粮食种植规模,加强小型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地力等级;
加快畜牧业发展。力争全镇2023年实现生猪年出栏18万头、肉鸡年出栏350万只、肉牛出栏1000头以上;
扩大特色种养业规模。2023年黄蜀葵等中草药种植规模扩大至2500亩以上,葡萄、草莓等采摘园提升数量,利用南部润河湾低洼地势,新建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4个,新增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以上。

二是全力以赴抓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实抓细监测预警、排查走访、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各项措施,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壮大乡村产业。立足资源特色,紧抓“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大力发展光伏、酥瓜、生猪等富民兴村产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村庄整体规划,加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全力以赴抓好民生保障。站稳群众立场,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突出生命至上,标本兼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关口前移,未雨绸缪,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拉网式、地毯式”专项排查整治,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时刻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健全应急预案,组建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网格化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落实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制度,努力把群众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维护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XX镇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

2022以来,XX镇在无为市委、市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密结合XX实际,紧抓各项具体工作落实,成效显著。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抓项目、促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指标稳中有进,截至目前,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6.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2503万元,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395.6万元,限上商贸企业营业收入3958.6万元。招商引资顶格推进,截至目前,XX镇外出招商15天,走访企业17家,赴江苏、上海、铜陵、合肥、芜湖等地,重点拜访了芜湖天锐捷精密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洪湖市久顺农业有限公司、宝应荷藕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省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安徽春和明生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线上对接山东圣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推荐企业。报送有效招商线索19条,其中5亿元以上线索2条。完成2个亿元以上项目(现代莲藕产业园项目1.31亿元、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18亿元),均已开工。赴合肥开展招商推荐会,邀请21家企业参会。邀请安徽省工商联常委、新兴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姚广传及17名在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来镇参加雁归座谈会。

今年以来,我们兑政策、强帮扶,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保持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三个“只增不减”。XX镇脱贫人口1641户4621人,监测人口76户235人,3个出列贫困村。今年以来我镇扎实开展各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保持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3项只增不减:一是防止返贫走访排查频次只增不减。今年以来除坚持村级按月走访,帮扶责任人按季走访外,大排查期间动员185个网格员参与走访排查,今年以来新识别监测户13户34人;
二是工作力度只增不减。今年以来开展大排查两次(第一次排查走访12488户45352人)、整改提升月活动、信息采集工作,接受市县督导5次,镇级开展脱贫户、监测户全覆盖走访1次,全覆盖督导1次,业务全覆盖指导培训11次等各项工作;
三是帮扶投入只增不减。今年工程类8项预计共投入1940.87万元;
除民政打卡到户项目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户类6项,预计共投入110.25万元;
金融帮扶对我镇1625户(脱贫户和监测户)4395人参加“防贫保”保险项目,脱贫人口参保率91.71%,监测人口参保率100%,镇级财政代缴1625户的“防贫保”基本生活保障保险项目,保费计4721.4元。小额信贷共贷款825万元,共计贷款165人次。

今年以来,我们补短板、优环境,基础实施提档升级。交通条件极大完善,2022年道路交通建设涉及三个项目,总投资830万元。一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计划2.2公里,投入资金350万元;
二是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联网路项目建设计划5.4公里,投入资金300万元;
三是道路交通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投入资金180万元。目前已全部竣工,有效地改善我镇部分路段的通行条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水毁修复有的放矢,8个村、社区堤防加固约12公里、河道清淤约6公里。争取谢家斗门站更新改造项目资金900余万元,项目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争取上级资金项目约30万元对西河、郭公河XX段进行水环境治理约20公里,投入约14万元完成龙泉村五联圩沟渠清淤水利项目、完成联合村石子岗抗旱站更新改造。投资约29万元对郭公河余桥段堤防滑坡进行加固处理约800余米。累计投入抗旱资金约40余万元,确保了粮食丰收,并结合防汛抗旱工作督促镇、村级河长按时巡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对6个中心村,58个较大自然村集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购置560个新垃圾桶对全镇破损垃圾桶进行更换;
花费5万多元工时费,对村内杂草、点状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片状垃圾、小广告等进行清理,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我们聚共建、促共享,社会治理有力有序。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检查镇范围内单位125家,发现问题56个并全部完成督促整改。4家违法沙(砂)石堆放点整治完成并销号验收。秸秆禁烧有序开展,全镇未发现较大火点。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办理无为市信访局转办件8件、芜湖市统一政府热线服务平台督办件126件、无为市委督查室督办件2件、协调处理群众来访 56 件。在调处中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人民调解员等群体作用,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复,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及时、不得当而酿成的恶性案件,真正做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的社会稳定。

今年以来,我们稳民生、会民意,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扎实推进16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79万余人,待遇领取人数10551人,人均缴费提升至50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万人,参保率98%。完成4.05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员35名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新建8个镇级养老服务中,6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提素质、抓成效,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学习DS的重要论述以及***法治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法制政府建设,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48条,办理市长热线群众诉求126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可控。积极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审计,规范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保持等比例下降趋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多样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1+N"专项整治,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纵深延伸推进,政府作风进一步转变、效能进一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的短板问题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尚未成型;
乡村振兴基础较弱,基础设施还有短板;
集镇品质有待提高,社会民生尚有欠账;
政府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干事创业精气神还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始终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以超常规的决心、力度、功夫创新打法、顶格推进。充分发挥XX籍企业家、成功人士等作用,启动实施“雁归工程”,鼓励各类人才“凤还巢”返乡创业,力求“双招双引”取得实效。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排查治理,确保粮食总产稳定。计划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2220万元。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8883亩,其中龙泉村5049亩、陡岗村3834亩,每亩2500元,预算2220万元。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美丽乡村及宜居村庄建设1750万元。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2个,分别是XX社区洪家大屋中心村和练溪社区旗杆中心村,预算1000万元。建设宜居村庄15个,预算750万元。

(三)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补齐社会保障方面短板,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增加民生投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统筹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突出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持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镇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农网改造1800万元。成功向芜湖市、无为市供电公司争取,对XX镇部分农业线路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双丰村全域农网改造,投资800万元;
莲藕产业农网改造,涵盖湖陇社区、联合村、卫国村,投资1000万元。道路建设490万元。XX镇双丰村双车道项目,总长1.86公里,预算230万元;
联网路项目,涵盖XX社区、湖陇社区、罗山村、姥山村,总长4公里,预算260万元。

(五)聚力发展农文旅项目。XX镇聚力发展安澜故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以“赓续精神血脉,传承革命基因”为主题,建设内容包括“一心、一廊、一河、两村、四区”,总投资1.4亿元,分三年实施。2023年重点打造戴安澜故居片区,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服务中心、戴端埔故居、革命敞厅、走马楼、传统革命老街、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以及风和传统村落外立面改造,计划投资3300万元。同时高度重视对镇域内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对戴氏宗祠等项目的修复保护计划投资500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建设方案已编制。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接受镇人大及社会各界监督,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

2022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工作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布局、固优补短、真抓实干,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2021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021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先行示范区)全省排名第一。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现场推介活动(皖南片区)在繁召开。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总产值预计达112753万元,比上年同期105872万元增长6.5%;
预计全年增长7%,增幅位于全市中等位次。全区一产固投入库项目15个,投资总额82924万元,同比下降19.8%,全市排位靠后;
预测全年达134714万元,同比增长11.27%,投资总额排名位居全市第二,增速排名全市中等位次。

一、2022年重点工作进展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多种粮、种好粮。完成粮食播种统计上报总面积24.04万亩、预计产量8.3万吨(最终数据以省调查队反馈为准)。继续鼓励种植早稻,支持双季稻生产,示范推广再生稻,“一种两收”,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新增智慧芜湖大米基地9个、累计17个2.6万亩,定点加工企业2家。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示范基地16个。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1万亩。截止10月底全区生猪存栏2.75万头、出栏3.8万头,同比增长17.02%、-14.99%;
肉类总产10052.5吨、禽蛋产量8405吨。水产养殖面积3.64万亩、预计水产品产量1.31万吨,较去年增长4.6%,稻虾综合种养1.7万亩,陆基工厂化养殖从无到有。

2.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结合区情,印发《繁昌区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政策规定(2022-2023年)》,促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同福集团、溜溜果园集团再次蝉联“安徽省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称号,2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名单,1家企业入选2022年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名单,峨山镇入选市稻米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1—9月份,全区39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1.48亿元,增长10.32%,位居全市第二。预计全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41.27亿元,同比增长22.46%,产值排名位居全市第五,增速排名位居全市第一。

乡村特色产业深度拓展。强化“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发展荻港香菜、平铺五华鸡、横山牛肉等地方特色产业。孙村镇中分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途居马仁山露营地获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点,峨山镇沈弄村获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截至9月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4.6万人次,旅游收入4.94亿元,预计全年旅游收入达6.5亿元,同比增长30.52%。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家庭农场60个、累计861个;
新增农民合作社64个、累计298个。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已实施生产托管服务面积4万亩次。

数字乡村试点扎实推进。印发《繁昌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2021-2025年)》《繁昌区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数字化”嵌入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宜居生活等方方面面,七大类24项42子项重点任务,按时序推进。建成“繁昌金土地智慧三农服务平台”,“智慧芜湖大米”、数字农田、数字青梅、江湾生态渔业、天旺禽业、华强养殖、智慧梅冻等一批智慧农业项目投入运行。

3.“两强一增”行动落地见效。

关于科技强农。印发《繁昌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 年)》,围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十四项专项行动,着力开展技术创新,补短强弱,增产增效。全区105名基层农技人员常态化服务539户科技示范户,我区农民群众满意度调查位居全省第37位。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展示示范水稻新品种39个、油菜新品种5个;
新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8份,已有37份农作物种质资源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
建立繁昌长枣种质资源保护基地70亩、青梅种质资源保护基地140亩;
省级保种单位钟氏禽业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五华鸡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合同,提升五华鸡良种繁育体系。

关于机械强农。印发《关于实施机械强农提升农机化水平的若干支持政策》,组织实施省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新建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2家、组织申报2023年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家。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已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初评,被推荐到农业农村部审核复评。

关于农民增收。上半年,全区农民收入14305元,比全市均值高出816元;
同比增长4.5%,增幅低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与南陵县并列全市末位。预计第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53.19元,同比增长4.5%,增速排名位列全市第四位。全年增速在全市位次保3争2。

4.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持续抓好长江禁渔。强化日常监管、联合执法、联防联控、考核调度、工作奖惩等五项机制,确保长江“十年禁渔”禁得住、管得好。实行区、镇、村(居)三级包保,落实江段、市场、重点对象监管。落实24小时“人防+技防”制度。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5次,清理违规网具135张,查处长江非法垂钓案件22起。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利用企业安徽省昊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5万吨生物炭项目建设,计划在11月投产试运行,可消纳农作物秸秆7万吨,将全面提高我区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达标制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1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57个。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检查8次,检查各类经营门店167家次;
检查水稻、玉米、大豆等种子品种164个,立案3起。动物卫生监管、农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1.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已完工40%,计划12月底基本完成任务并通过区级验收,同时申请市级验收;
6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项目已完工17%,12月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1000亩“数字农田”示范基地10月建成并交付使用,农业农村部种植司、科教司及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们都先后莅临指导并给予肯定。

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已完成新建农村户厕1828户,占任务数121.9%;
开展农村厕所问题“回头看”工作,已完成突出问题重建整改1699户,其他立行立改类问题3000余户,繁阳镇、新港镇、经开区“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进展较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2022年度区级美丽宜居村庄已开工148个建设点,已基本完工32个。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峨山镇柏树、经开区铜西、荻港镇树塘等3个2022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已完成规划编制,污水管网工程即将挂网招标;
繁阳镇龙头中心村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已完成招标,正在进场中;
荻港镇庆冲中心村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已挂网招标,孙村镇红花、前后冲2个中心村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即将挂网招标。2021年度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基本完成,正在补缺补差,区级即将验收。

7.两项“国创”扎实推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021年11月获批,细化任务55项。目前,智慧芜湖大米种植、推广新型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等42项已完成2022年目标任务,其余13项正在有序推进,2023年底迎接国家评估。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县创建2022年10月获批,目前正在拟定《繁昌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实施方案》,2024年底迎接国家验收。

8.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扎实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建立基层组网格884个,配备组网格员884人,进一步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完善部门前哨预警机制,发送民政、医保预警信息11次,对323人次进行了预警核查处置,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帮扶成效。全区监测对象82户172人均有效落实帮扶措施,家庭人均纯收入不断提升,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省、市考核及暗访督查反馈我区问题19条,均按时完成整改。扎实开展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全区党政机关走访太湖县150余人次,支持太湖县资金169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3个,其中产业类项目8个。

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深化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改革。新增耕地流转面积1200亩,累计流转11.82万亩,流转率61%。盘活闲置宅基地14669平方米、盘活闲置农房89宗,吸纳社会资本265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72万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整合财政扶持资金2426万元,重点扶持项目村26个。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476万元,占本年度目标任务的90%。预计年底前新增经济强村42个,强村占比56.7%。

(二)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强园、强企有待加强。繁昌经济开发区食品加工园规上企业年加工产值尚未突破50亿元,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年产值超10亿元的强企。

2.农业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全区绿色食品领域共招引16个项目,多数为种植、养殖类项目,计划投资64.6亿元,皇氏乳制品深加工、德运粮油等大项目尚未开工。总体来说,招商引资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建设进展不快。

3.禁捕管控措施还需完善。部分江段缺乏巡护工作站。光电设备监管存在盲区,禁渔物防和技防力量不够,还需细化提升,夜间巡护监管存在短板。

二、2023 年工作谋划

(一)硬核推进两项“国创”工作。紧盯56项创建任务,加强统筹调度,确保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023年底通过验收。开展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组织推进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等六大提升工程,实施44个重点项目,促进五大振兴、共同富裕,奋力走在前列,创造繁昌模式。

(二)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平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孙村、峨山两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争创全省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完成新建1500户农村户厕改造和3243户因技术模式不当突出问题厕所重建整改工作,争创省改厕示范县。

(四)积极争取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督查激励。加快推进产业化利用企业昊丰新能源项目建设(其高温超焓燃烧锅炉设备及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积极向省农业农村厅报告,争取2023年省政府激励。

(五)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和147个区级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到2023年底住户50户以上规划保留自然村庄将全覆盖,实现全域美丽。

(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1.3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8.7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项目;
结合孙村镇2022年高标农田项目,投资476万元建设“美丽中分数字田园”示范基地。

(七)健全长江禁捕执法管理网格。按照全面覆盖、不留空白、边界清晰、便于管理的原则,农业、水务、市场、公安、镇村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建立长江禁捕执法管理网格,构建权责明确、规模适宜、运行有力、管护有效的网格化禁捕管理格局,形成人防与技防并重、专管与群管结合的长江禁捕管理新机制。

(八)扎实开展县域结对帮扶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县域帮扶措施。充分发挥三级网格员的作用,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


市公安局裕安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2022年度,分局在市公安局党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坚决打赢党的20D安保维稳攻坚战的目标,知重负重、迎难克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力维护全区政治社会大局稳定。

一、2022年工作情况

1、取得了20D安保维稳全胜完胜。

2、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巨大成功。今年,我局以“疫”为令,组织全警投入到抗疫一线,参与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社会面巡控、公安大数据、服务保障、隔离点、卡点秩序维护、社会面稳控等工作,经受住了重大考验,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4月份,我局民辅警深入到苏埠、城南等抗疫主战场,严格落实静态管理、卡点管控等工作,打好阻击战、歼灭战,确保裕安区迅速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3、取得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跃升。

4、取得了多项耀眼的辉煌战绩。今年以来,分局1个集体荣立集体一等功,2个集体分别荣立集体二等功,1个集体受到公安部、团中央表彰,2个集体受到省公安厅通报表扬,13个集体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和嘉奖。多名民警分别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和嘉奖。在上半年全省公安满意度民调排名中,荣获全省第一。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工作评价中,分局总成绩在全省104个县区中位列全省第2。在全省公安机关“党的20D安保维稳”的4次工作评价中,分局在全省荣获“四连冠”。在全省第五次工作交流“擂台赛”中,分局位列全省第1名。

二、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裕安分局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的20D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20D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定推动党的20D决策部署在裕安公安具体化,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裕安公安发展新篇章。

(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组织全警学习研读党的20D报告,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党的20D会议主题、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的20D战略部署,认真领悟党的20D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20D精神上来。严格按照市局党委、区委区政府具体安排,谋划开展专题学习、专门讨论、专项宣讲和主题党课、主题党日、主题宣传等活动,全面掀起党的20D精神学习热潮。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践行新时代公安机关职责使命,把党的20D的部署和要求贯穿公安工作始终,全力维护全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成绩检验学习贯彻成效。

(二)坚决捍卫政治安全。

(三)严打各类违法犯罪。

(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五)深化警务机制改革。

(六)持续锻造过硬队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队伍整体能力提升为关键,以全警实战大练兵为载体,大力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换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过硬裕安公安铁军。织密织牢监督管理网络,加强民辅警“八小时”外监督管理,持续组织开展家访工作,坚决守住队伍不出问题的底线。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细则,全员实行目标绩效管理,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担子”。加大基层一线装备保障,帮助民警解决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第一选择。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培育力度,切实增强全区公安民警的荣誉感、责任感。全面落实《安徽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完善管理细则,推进辅警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XX市经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主动担当,创新作为,战疫情、增主体、强动能,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

一是工业占比稳中有升。 1-9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39.9%,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省前三。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2位,较去年同期前移1位。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9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二是技改投资由负转正。1-9月份,技改投资实现由负转正,增速2.8%,较上半年提升16.2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速14.1%,较上半年提升4.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0%。三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1-9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预计全年,铜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0%、20%、10%。

(一)系统谋划,开启制造强市新局

一是谋划倍增行动。初步构建形成工业倍增“1+2+N”政策体系。即,1个行动纲领《XX市工业经济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个抓手方案《XX市企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XX市工业效益倍增行动实施方案》,N个倍增支撑子文件。印发《工业经济倍增暨工业企业倍增、工业效益倍增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清单闭环推进工作表的通知》,分解66条倍增目标细化到县区、部门,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今年以来,共向各县区发送工作提示单52份。二是强化运行调度。围绕既定的工业发展年度目标,聚焦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企业倍增、主导产业发展等重点指标,每周会商调度,加强运行监测和分析。完善“领导帮扶+专班服务”常态工作机制,加强对63户“1521”企业(产值超100亿元、50亿元、20亿元、10亿元)以及145户重点企业、50个重大技改项目的跟踪服务,市、县(区)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压力上肩,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开展金融要素“点对点”对接、“十行千亿万企”融资等专项行动,1-10月份,上门对接服务中小企业280余家,成功向135家企业给予授信额度3.16亿元,会同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办2场专题银企对接会。深化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组织市内5家钢铁、水泥重点生产企业召开产需对接座谈会。建立健全企业减负联席会议、领导干部对口联系企业等制度,1-9月份累计降低企业成本38.4亿元。

(二)能级提升,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抓住铜、延伸铜。铜产业影响力逐步扩大,省委郑栅洁书记专门批示何树山副省长来铜调研指导,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落实加快XX市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意见的通知》,支持XX市铜产业发展。重点铜产业项目稳步推进,金冠铜业年处理113万吨渣选铜项目完成竣工,精达新技术公司年产5万吨扁铜线项目年底将正式投产,铜冠铜箔第二条1万吨生产线开始试生产、第三条1万吨生产线开工建设。1-9月,铜产业实现产值1356.4亿元,增长3.1%;
实现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0.5%。二是不唯铜、超越铜。加快铜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耦合发展,培育电子信息、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半导体等一批中高端先进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链和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1-9月份,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速18.59%,增加值增速14.08%。三是搭平台,促发展。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XX)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揭牌成立铜业学院与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以平台建设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助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提质扩量

一是做大规上企业。深化规上企业倍增计划,跟踪小微企业纳税销售及新建企业投产达产情况,持续动态调整“拟进规”企业培育库,按月召开企业进规工作专题推进会,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4家。二是做优专精特新。实施“五企”培育工程,梯度培育一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新增6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0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三是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建立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加快推动企业挂牌专精特新板、新三板和沪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今年以来,富乐德过会待注册,耐科装备科创板上市。

(四)稳固投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开展产业链招商。瞄准铜基、铝基、精细化工三大细分产业,分别成立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组长负责+县(园)区承接+部门联动”招商模式。今年以来,总投资100亿元中国有色钴产业项目正式签约。1-9月份,新材料产业“双招双引”项目落地统计监测情况通报中,我市新材料产业在库项目数全省第2位、总投资额全省第2位,已签约、在谈项目数量均居全省首位。二是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全力破解能耗、资金等要素制约,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投产,总投资100亿元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60亿元至信博远年产4.8亿㎡电池用铝塑膜项目、总投资56亿元的景昌钢制品中宽板项目开工建设;
总投资103亿元XX有色绿色智能循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6亿元XX贝斯美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安德科铭年产210吨高纯电子专用材料项目、长江微芯半导体年产12万片6英寸碳化硅项目投产。三是实施技改“双百”行动。鼓励企业再投资,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技术改造,促进冶炼、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升级,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今年以来,海亮铜业年产10.2万吨精密铜管低碳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安伟宁新能源5万吨/年高压实磷酸铁产业化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技改项目开工建设。

(五)绿色高端,转型升级步伐提速

一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我市首个行业级平台(有色智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首个智慧园区(XX经开区创新型智慧园区)顺利建成,精达股份获评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级平台、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迈入全省前列,新增省级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并列全省第五)、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7个(并列全省第四)。“XX有色矿业5G+智慧矿山”获评“2022年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长江云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中心”获评“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服务载体”。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企业“五个一”机制建设,即引导企业建设一个研发平台,拥有一支研发团队,有一定的研发投入,有一个以上在研项目,有一个以上产学研合作单位。大力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今年以来,枞阳海螺入选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共认定“三首”产品1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2个。三是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实行能耗指标市场化交易使用管理,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深挖节能潜力,为优质项目腾出用能空间。今年以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创建省级绿色工厂5家,开展重点企业节能监察26家、项目节能审查30个。四是深化亩均效益评价。落实“以亩均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的导向,评价办法提升到2.0版本,制定《关于推进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的实施意见》,出台N个配套实施细则,构建“1+N”结果运用体系。2021年度参评企业亩均税收14.05万元/亩,同比增长32%,亩均销售收入603.7万元/亩,同比增长56%。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运行指标达到省均仍有差距。今年以来,受用电负荷指标管控、粗钢限产、以及铜、水泥、钢铁、硫酸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市骨干企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1.6个百分点。

二是节能降耗任务较为艰巨。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行业占大,全市六大高耗能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7.6%,有色、化工、建材、钢铁、电力五大资源型产业产值达80%以上。1-9月份,我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7%,距年度下降3.5%的工业节能目标还有差距。

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工业新增长点少,招商引资项目、储备项目转化率低、进展慢,缺乏牵动性强的大项目,新投产企业占比较少。今年以来,全市新进规上企业44户,退出31户,截至11月底规上企业数较上年末净增加13户,距倍增计划年度目标缺口77户。

三、2023年工作谋划

(一)目标建议

1. 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期目标为10%。根据第一轮摸底调研,预计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050亿元,较2022年2790亿元增加260亿元左右,增长9%左右。其中,增量部分310亿元,一是存量企业新增产值190亿元左右,如XX有色金冠铜业预计新增34亿元左右、全威铜业预计新增24亿元左右、铜冠铜材预计新增16.5亿元左右、金誉铝基预计新增15亿元左右;
二是新进规企业预计实现产值120亿元左右,如精达新技术公司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海铜新材料预计实现产值14亿元、利华铜业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恒泰电子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源驰铜材和善纬新材料预计分别实现产值4.5亿元。

产值减少部分约50亿元:其中金隆铜业大修预计减少25亿元左右、新桥矿业选铁厂矿源不足关闭预计减少3.2亿元左右、华创新材铜箔加工费下跌预计减少2亿元左右;
此外2022年上半年电解铜含税均价72500元/吨,预计2023年上半年会略有下降,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量同比持平的情况下,预计产值均会有所下降,但对增加值增速核算影响不大。

2. 工业投资增长10%,技改投资增长10%。当前,从市级层面项目摸排情况预计,2023年全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为312亿元、154亿元,增长均为8%左右。2023年已摸排建设项目当年计划投资301亿元,涉及265个项目(不含储备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90个,2023年计划投资208亿元;
新开工项目75个,2023年计划投资93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摸排力度、压实工作责任,力争2023年工业和技改投资增速达到10%左右。

(二)工作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深化XX工业经济倍增行动,做强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引擎”,做实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双支撑”,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质效双升。

1. 以稳定增长为中心,夯实工业倍增基础。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围绕工业发展全年目标,按照“项目化”“清单化”“专班化”“责任化”路径,周会商月调度,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综合研判和监测预警。持续做好亿元以上重点企业、项目的专班服务,高效快捷解决发展难题,狠抓工业稳增长,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完善涉企资金政策内容,围绕支持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发展,制订针对性奖补政策,提高政策导向性、精准性。推进涉企资金政策兑现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免申即享”政策覆盖面,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推动资金兑现流程便捷化、高效化。三是深化企业服务。建立完善部门联席会商制度、“一企一专班”服务机制,做好助企纾困工作,主动上门问需,宣传解读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强化要素保障,开展常态化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摸排、推介工作,建政银企对接交流合作平台,全年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3场。强化素质提升,举办“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市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经管人才培训班”,提升企业家综合能力。

2. 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是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做强铜产业,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契机,推动铜产业链向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提升千亿产业核心带动力。做精化工新材料、专用装备、绿色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级特色产业链群。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半导体装备材料及配套增值服务、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示范企业,培育形成新动能的主体力量。三是破除低端低效产能。开展高耗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行动,强化亩均评价结果运用,加快“散乱污”企业出清,加速低效闲置土地利用,净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改造提升等方式,倒逼企业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

3. 以有效投资为抓手,深化技改“双百”行动。一是强化工业项目服务。强化要素供给,优化人才、用地、能耗3个专项要素工作组,围绕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入规四张清单,实施“点对点”精准服务。实施分级调度帮扶项目机制,市领导联系推进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市级重点调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县区、园区对辖区内项目实行全面调度。加快推动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转化为增长点企业,签约项目转化为开工项目不低于50%,开工项目转化为投产项目每年不低于45%。二是深化技改“双百”行动。以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绿色化、创新化“六化”为重点方向,开展新一轮技改“双百”行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完成150亿技改投资。加快推进总投资56亿元的景昌钢制品中宽板项目、海亮铜业年产10.2万吨精密铜管低碳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安伟宁新能源5万吨/年高压实磷酸铁产业化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推进产业链招商。强化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承接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市的产业转移,围绕铜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耦合,瞄准国内外链上重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进行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面向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高端铜加工项目。

4. 以培强育优为重点,推进规上企业倍增。一是做强重点企业。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鼓励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应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规模扩张、转型发展,打造新一批千亿级、百亿级、50亿级、10亿级重点企业和上市企业。二是做大规上企业。深化规上企业倍增计划,以“培育增量企业、提升存量企业、转化小微企业”为路径,坚持达标企业抓入库、规下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会同统计部门及县区、市经开区指导企业规范生产数据台账,合力推进企业进规,确保应进早进、应进尽进。三是做优专精特新。实施专精特新“五企”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激励和典型引路,引导和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组织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户,推荐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户以上,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

5.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一是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提高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行质量,提高研发机构覆盖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年认定2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2-3家省级及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二是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企业技术需求、难题和高校科研成果征集、发布和推介,促进产学研相互对接,力争形成一批技术合作成果。围绕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加大力度支持,做好跟踪、服务和管理,保揭榜任务顺利结题。支持共性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重点企业服务,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以典型示范带动,提高制造业工业设计水平。积极参与省级工业设计大赛综合赛,指导开展专项赛,通过参赛储存一批好设计,转化一批好产品,培育认定2家以上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6. 以数字赋能为引领,推深三年行动方案。一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方案,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我市企业积极注册账号并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工作,推动200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各类诊断工作。支持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创建,总结提炼工业大脑等典型案例及创新模式,积极推广复制,新增2个以上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示范项目。二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优化生产模式和管理机制,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鼓励和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应用,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获省级认定8个以上。落实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推广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示范应用,实现机器换人。三是强化场景应用。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型行业,发展产品远程运维、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
在化工等流程型行业,开展先进过程控制、制造执行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的部署和优化升级;
在纺织服装、大健康、食品等消费品行业,发展在线设计、客户体验和电子商务等平台。

7. 以绿色集约为导向,深化亩均评价改革。一是深化亩均评价改革。强化亩均评价结果运用,优化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实施意见和N个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营造“亩均论英雄”浓厚氛围,评选一批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园区,把亩均效益提升、低效资源盘活纳入县区、园区考核,引导更多C、D类企业争先攀高。二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园区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实现有色、化工、电子、机械等行业绿色制造关键工艺和装备的创新应用,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三是推进工业减碳降耗。推动《XX市工业企业用能权指标使用交易管理试行办法》落地实施,构建XX市用能确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耗调控,确保完成年度工业节能目标。实施节能减碳改造三年行动,推进重点企业产品单位能耗达行业标杆。四是完成监管整治任务。启动实施非煤矿山分类整治,提升民爆、矿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等安全环保监管能力和水平。做好六国化工公司磷石膏堆场问题整改销号后的监督管理工作,巩固长江一公里沿江化工企业综合整治和船舶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成果。

推荐访问:(7篇)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汇编 谋划 工作总结 汇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