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5月13日 12:31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教育的初心读后感(8篇)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05-05 13:42:02

篇一: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教育的初心)是李镇西先生的教育随笔,书中记录了他对当下的教育问题和社会热点的评述和思考,深刻浅出地讲述了许多简单有用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在教育的漫漫旅途中,去发觉、去感想,去寻觅教育的幸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段最为珍贵的经历。

  一、教育的幸福在于不忘初心,传道授业

  李镇西先生从其当年高考92.5分〔总分值100分〕的实例出发,引申整理己目前对语文教学的困惑: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因为当年自己从来没有背过作文,只是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就可以了,但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为12年后的语文高考做打算,到头来竟然相当多的人语文不能过关!

  由此我们不得反思:给学生训练了这么多的方法,语文最初的样子是什么?学生应该读什么?〔仅仅是课本吗?〕阅读量应该有多少?〔仅仅限于教材篇目吗?〕写作量又应该有多少?〔仅仅限于课堂作文吗?〕学生到底该怎样读,又该怎样写呢?

  结合本人文科学习的方法和从教三年语文的经历,我认为应该要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的习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言语材料、实践言语技能。拿一年级的孩子举例,从孩子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背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采蜜集)上摘抄下阅读过程中发觉的好词好句,在不断地熏陶、感染、领悟中形成对言语的敏感和敏锐。

  二、教育的幸福在于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时刻提示自己要有童心、爱心、责任心,更要保持初心。

  有童心,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我力争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有爱心,就要自然地依恋学生。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酷热心灵中。教师的爱心应该表达在一般与孩子的每一个互动中:关怀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情绪、关爱孩子的成长。

  有责任心,就是对工作负责,对孩子负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一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努力寻觅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根底。在我从教的这几年,努力做到了:不偏心、不宠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引导他们为班级做更多的效劳。例如多做一些劳动,互帮互助多教一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效劳意识。不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耐心地援助他们树立思想意识上的信心,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从而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学生。

  之前我遇到过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仅不愿与人交流,在书写和学习上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发觉他具有乖巧、细心的优点后,我不断地鼓舞他、经常性与他交谈,放手让他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渐渐地他变得开朗起来。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卡罗尔所说,学生没有好生、差生之分,只有快生、慢生之分,全部学生都可以到达某一学习程度,只不过每个学生所花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那些学习有困难、沟通有障碍的学生,也许仅仅是开花的时间迟了一点,只要耐心等待,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开出的花儿也肯定是芬芳漂亮的。

  教育之幸福不过如此,去发觉、去感想、去寻觅,愿继续守教育之初心,履幸福之事业。

篇二: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教育的初心)读后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站在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读书心得。我分享的题目是:追风赶月莫

  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这些年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

  寒假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初心)一

  书,书中每一个字都扣击着我的心灵,每每读到一些文字,我都不

  由感慨:李镇西老师懂我!他是真的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去谈教育

  事业,而非一味地灌文字鸡汤,今天我也有幸在这里,和各位同事、前辈例谈一些我的感受。

  三年前,在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我从一个追梦人变成了一

  个要点燃别人梦想的人,幸福和紧张油然而生。还是一个刚出校门、还没来得及适应身份转变的,初出茅庐的我,便有了这样的目标一

  —我要成为一位好老师!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好老师起

  码得具备怎样的条件,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后,我了解了,做一

  个可爱的老师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起码条件。何为可爱,我想可以

  理解为,有童心有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们的教鞭下有瓦特,你们的冷眼里有

  牛顿,你们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如今,我们谈素养教育,而素养教

  育首先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李镇西先生反复强调,要提倡有爱的教育。

  大概每个班里都有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他们淘气捣蛋,不爱学

  习,永远不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与所谓的好孩子完全背道而驰,

  但他们真的是坏孩子吗?肯定不是!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她上课

  总是低着头,和老师对视会马上躲闪着眼神,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沉沉,课后却总是精力充分的惹麻烦。后来经了解,她是离异

  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已经有了新家庭,几乎对他放任不管,不

  闻不问,照顾他的只有年纪大了的奶奶,心智还不成熟的他期望通

  过这样的方法去引起父母的注意,他认为只要他经常犯错,父母就

  会来亲自管教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找他谈了心,我告诉他,引人注目的方法应该是变得更优秀,让自己熠熠生辉。后来的教学

  中,我总找着时机表扬他,鼓舞他,奖励他小零食,有一天,我在

  我的桌子上发觉了她写的信,她告诉我,他觉得我像她的妈妈,她

  说他自己攒零用钱给我买了酸奶放在抽屉里,是她觉得最好喝的味

  道,那一瞬间,我真的很感激。我常常觉得,教育是一个共同成长,相互治愈的过程,我给孩子们传递知识,也从孩子们身上汲取力量。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年少到青年的成长过程

  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

  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

  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

  慧的人。

  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看教了什么,而在于教育的本质,那

  么到底什么才是教育我认为:“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的过程,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播种太阳,让教室里的每

  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和明亮,用阳光温暖学生的心,让迷失的孩子找

  到来时的路,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期望。〃这让我对于教学也有了

  全新的认识,以往的教学,我们一直思考的都是如何给学生留下知

  识,留下足够的学习经验,留下多样的解题方法,因此我们注重教

  学,却也无视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仅是为了留下

  足够的知识,更需要留下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习乐趣,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应该将学生当做伙伴,就如同书中所提到的“我的典范和

  合作伙伴〃

  一样。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于每个孩子都倾注心血。

  同时,通过(教育的初心),我更意识到老师要尊重孩子的身

  心开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太过注重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孩子

  没学会时急于介入和指正,往往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因此,在

  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给孩子预留观察、想象、联系实际的空间和时

  间,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信心。其次,老师不能通过简单的对和

  错去评判孩子的探究与思考,我们有责任去努力了解孩子的思考过

  程,用耐心和诚恳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价值推断,这将是一段充实

  而幸福的成长,也是一场沉静而敞亮的修行。

  教育的路是一条很长的路,距离好老师的目标,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冬天已经走入尾声,让我们一起等春来,等花开。

篇三: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教师个人读(教育的初心)有感

  “教育是什么?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应该是我听过的关于教育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描述了。在读完(教育的初心)一书后,我觉得自己的灵魂被唤醒了。

  书中表达的都是爱心。他捧着一颗爱心去观察、思考、尽责、工作、阅读、写作。变化的是不同的班级、学校、学生、岗位、书籍,不变的是一颗初心--爱心。以前的书更多表达的是对本班、本校学生和教师的爱。(教育的初心)更多表达的则是对更广阔空间学生、教师、家长、事业的爱。2023年从校长的位置改任主持全区新教育实验,又任全国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深刻更多的实验学校,接触更多的学生、教师、校长、局长、家长,他不变的爱心在生长,爱得更深、更宽。他含泪写下“善待活着的‘李芳’,就是善待中国的根底教育,就是善待中国中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他呼吁“请给爱学生的老师以爱学生的时间〞;他“强烈要求严惩乐至县暴打教师的凶手〞;他期望“当这位10岁女孩在擦拭车厢地板时,周围的成人不要那么麻木〞;他大声疾呼“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他提出“也应该给家长减负〞……读着这些从爱心中涌流出来的文字,谁的爱心能不一次次产生共鸣呢?谁的爱心能不萌发生长呢?每个人内心原有的爱学生、爱事业的心灵之树在悄悄成长。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学生,而一位学生,在他的求学过程中,遇到的老师为数不多。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教的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得好,五个手指都有长有短,各有用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特长认识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努力寻觅各种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根底。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偏心不宠爱,让他们为班级做更多的效劳。例如多做一些劳动,多教一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效劳意识、健全人格,以后在社会上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不应该嫌弃甚至放弃他们,而是耐心地积极地寻觅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援助他们树立思想意识上的信心,从而成为一名愉快生动的小学生。

  每个人精神幸福的深度、宽度、高度、持久度取决于他自己爱心之树树根的深度、树干的高度、树龄的长度。一个人如果不忘初心,一辈子培养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心灵之树,根越扎越深,干越长越高大,生命力越来越旺盛,那他就一辈子都活在幸福中。

篇四: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对教育的期望也逐渐改变,甚至有人说教育早已和初心脱节。然而,在《教育的初心》一书中,作者在深入探讨中触及到了教育的本质,也提出了教育的初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书中认为,教育的初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应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育应该从潜意识中建立大道至简的智慧,让学生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发展出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学习知识,而是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命体验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书中还提出,教育的初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人生定位,让他们有责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教育应该注重个性的培养,让学生放眼未来,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学会自我约束,掌握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

  《教育的初心》一书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教育本质,提醒我们要牢记教育的初心,让学生在知识的传授中,得到更多的心智熏陶,从而发展成更有责任心,更有梦想的人。

篇五: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读(教育的初心)有感心得

  春节期间,总算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初心),读完后我迫

  不及待地关注了李镇西老师的“镇西茶馆〃。李老师的每天都在更新,而且几乎每天都有他的原创文章。作为一名知名的教育家,还能如此

  笔耕不辍,实在是令人佩服。回到书中,李镇西老师对很多教育现象进

  行了评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让我很有共鸣的要数(学生安全责任,谁说了算?)这一篇。

  现在的学生安全问题已经成了学校工作的头等问题了,拿我们学

  校来说,每周的周例会上都有特意的环节来强调安全问题,(班主任手

  册)的班会局部也特意有一块记录安全问题的。记得我们小时候课间

  都在扔沙包、整个校园里乱跑,体育课时老师也常常带着我们到田野

  里跑步,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很有趣。而现在的学生,连上厕所都最好

  要排着队去,活动最多也就是跳绳。如果遇到领导来视察,那最好上完

  厕所就乖乖坐到教室里等上课。活动?还是自己回家活动吧!

  前年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看着外面春光正好,想起小时候每到这

  个时节我都会去放风筝,于是就容许学生体育课时带他们一起去放风

  筝。学生们听到这个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那几天我提出的全部条件

  他们都能容许。在活动前我向年级主任请示了一下,主任不仅同意了

  还让我多拍些照片。于是那个下午,孩子们不管有没有把风筝放起来,都在操场上度过了愉快的下午。去年同样的时候,我想,再来一次放风

  筝吧,于是我照旧通知了学生,让他们打算起来。可去请示年级主任时

  却碰了钉子。年级主任对我说:“放风筝是好事,但是最好让他们回家

  自己放,你看孩子跑起来摔了怎么办?风筝碰到操场东边的电线怎么

  办?风筝线不小心划伤学生怎么办?

  〃听了他的话,我虽然有些遗憾,但更多的竟然是后怕:还好我第一年的活动安全地结束了,不然主任

  说的哪一条发生了,都够我喝一壶的!那这样的活动还要不要举办了?

  当然不敢了!学生很失落,我也很无奈。

  为什么校园安全到了这样因噎废食的地步呢?在于一些家长遇到

  学生安全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把责任归结到学校,拉横幅、上访,肯定要闹得人尽皆知。而学校为了预防这样的状况发生,不得不对学

  生在校活动一刀切。我们都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能训练、意志锻

  炼和获得相应的童趣享受是必需的,可我敢让学生下课去爬树摔跤吗?我敢带学生出去游学吗?每每想到这里,我都对自己说:“算了,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安全退休多好。〃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呼吁早日出台(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法),明确

  校园安全工作范围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及相关安全事故的认定和处理方

  法。我也期望有一天我们不会因为畏惧安全问题而剥夺属于儿童自在

  愉快的校园生活。

篇六: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无论社会如何复杂,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无论生活如何凶险,无论命运如何无常,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良心。我愿做名守护者,守护净土,永葆初心。下面是为您推荐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暑假里,我们低年级共读的书目是《教育的初心》。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深深被这本书吸引了。心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初心是什么呢?我在问自己,当然我的初心就是当好一名教师,对每一名孩子都认真负责,站好三尺讲台,对得起课堂的光阴。

  朱永新老师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书中蒋自立老师对这句话进行了质疑。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句话不合事实,几岁小儿未读书,难道他没有精神发展?有的民族奔驰在草原,难道他就没有民族精神?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在于它的实践史!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感知阅读的重要性。三岁的幼儿基本上掌握了母语口语的表达。在父母的陪伴下,通过听故事,培养阅读兴趣,刺激语言的发展,从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选择不同的书籍。比如说:《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讲述了哈克和迪克俩个住在牙齿大街的坏家伙,它们在牙齿上挖洞,在牙齿里建造房子,把很多食物藏进他们的储藏室。他们居然还造了游泳池,还想要造办公室出租给其他坏家伙。后来,牙齿警察(也就是牙膏)出现了,他们清理了牙齿大街。最后牙医补牙时,把哈克和迪克都吊走了。小小的绘本,大大的道理,通过故事巧妙的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一个孩子有了不好行为习惯,我们用语言一直告诉他不能做,或许孩子会感到反感,在当下的年龄阶段送给孩子适合的故事,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讲故事,用道理去滋养孩1/3子的内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或许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神奇牙膏》故事中,当幼儿遇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宫西达也先生用故事的方式、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解决。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必要通过语言以及严厉行为去训斥孩子,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孩子的行为去改变。

  在幼儿时期讲道理不如送给孩子有趣的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告诉我们一个“很小的老鼠”和“又高又壮”的大老虎是如何成了好朋友的。这个故事比较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阅读,因为他们已经开始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和朋友的相处中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给孩子讲好听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孩子在故事里学习和朋友相处的方法。教会孩子们珍惜友谊。

  还有在班里管理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动作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下来。一个特殊的孩子必定来自特殊的家庭,所以必须重视家校合作,在与家长沟通中,我就会鼓励孩子家长多陪伴孩子阅读,通过亲子共读可以不仅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可以和孩子又更深一层的交流……孩子的行为也会慢慢改变,因为他能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学习了,这就是阅读的改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家长,你一定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读书的影响是相互的,不仅影响了孩子,也影响了家张长,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可见阅读的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一定要有爱心,一定要爱孩子。当你用羞辱和粗暴对待学生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会了怎样对待别人,平等只有靠平等来造就,尊严只有靠尊严来赢得,傲慢只能培养出傲慢,专制只能繁衍出更多的专制。当你用适合恰当的爱去滋润孩子时,孩子也会悄悄的把孩子所谓的爱送给你。当然,爱的同时,教育也缺不了批评,也需要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严格要求甚至必要的惩罚,这与给学生尊严一点都不矛盾,这本身也是爱的体现。正如爱不是迁就纵容,严也不是粗暴2/3和羞辱。

  株州县某小学一名老师因孩子迟到罚孩子站了一会,导致身为派出所的父亲派人抓去关了七小时。从这里我们可以吸取教训。

  作为一名老师,在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时,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每一名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当面对特殊孩子时,我们需要想办法动脑筋,需要教育艺术,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多向身边优秀老师学习,学习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提升专业课,备足课,让课堂更有吸引力…让孩子爱上我们的每一节课。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或许这样能降低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谁说我们的孩子不懂事?谁说我们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前提是你付出了。

  3/3

篇七: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2021《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范梅南说:“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一门学问。”我们的眼睛和在教育情境中的身体感知就是随身携带的最好的教育学。这是我读完《教育的初心》后的第一感受,“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了什么,而在于教育的本质,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教育?”

  我认为:“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的过程,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播种太阳,让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和明亮,用阳光温暖学生的心,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希望。”这让我对于教学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的教学,我们一直思考的都是如何给学生留下知识,留下足够的学习经验,留下多样的解题方法,因此我们注重教学,却也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仅是为了留下足够的知识,更需要留下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习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当做伙伴,就如同书中所提到的“我的榜样和合作伙伴”一样。而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于每个孩子都倾注心血。

  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于是在课堂以外,我偶尔会坐下来和学生聊聊刚学的课堂上的有趣内容,聊聊假期的收获,和他们一起成长。孔子的为师之道在于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而要发现这些特点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此基础上和学生沟通,通过双向交流唤醒、培养、激励学生发挥所长。当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和他们沟通时,我发现正是这样的角度使我对学生们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慢慢地,学生们愿意向我分享他们学习之外的生活,袒露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我和学生们之间,似乎多了一层情感,它让我们的交流不再单调,不再束缚在黑板的框架之间,我也渐渐多了一份职责:让学生们探索和发现,进而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学有所长,而这份情感叫信任。

  二、因材施教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便是因材施教,我认为:“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的过程,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播种太阳,让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和明亮,用阳光温暖学生的心,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希望。”这也要求我们,要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看到他们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他们。教育的情调或许就是播种太阳。这让我对于教学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的教学,我们一直思考的都是如何给学生留下知识,留下足够的学习经验,留下多样的解题方法,因此我们注重教学,却也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仅是为了留下足够的知识,更需要留下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习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当做伙伴。而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于每个孩子都倾注心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为他人留下点什么,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而有意义。我们虽不能选择改变命运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命运的宽度。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厚重。

  教育的情调也在于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学习,思想才能永不落伍。教师一旦出现“心茫”甚至“心亡”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要分一点时间读书,分一点时间反思,分一点时间练技,分一点时间修心,分一点时间总结和积淀。这样,教师就会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提升自己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以自然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飒爽的英姿走上讲台,引领学生幸福学习。。当一位教师有着自己的信念,并用自己的信念去感召自己和学生的“灵魂”的时候,教书就没有什么“累”的感觉了。

篇八: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教育的初心》读后感5篇

  (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读《教育的初心》有感

  今年寒假拜读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的初心》,深感与众不同。掩卷之余,感慨良多。

  本书结合种种教育现象,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行政管理、教学行为、教师品质、家长素质、专家言论等方面,既有肯定更有批评。一些本来简单明了、是非分明的事情,在舆论或处理上却是怪象重生,令人匪夷所思。这种怪象的背后,李镇西先生提醒我们:要回归教育的初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才能冲破迷雾,拨云见日。

  回归教育的初心,秉持教育的初心,首要在教师。教师首先要审视内心,改变学生观,矫正教学教育行为。可事实情况是我们在埋头前行的同时,受到种种干扰,可能已经忘记了初衷,各种观念态度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如何才能保持初心,矢志不渝?方向和路径都有,最根本的,我认为是要有奋发进取的精神。所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是口号,而是我们必须要确立的根本。本文想立足于精神状态,从几个细节谈我的读书感受。

  李镇西先生58年出生。两年前出版本书时,他已经有七十多本专著了。李先生之所以著作等身,成就斐然。最主

  要的一点,就是他努力进取的精神,就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教育的初心》文章末尾会附上写作时间或地点,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于上海至绍兴的高铁上”“于成都飞北京的航班上”等等。出差途中,舟车劳顿,正是休息之时。如不闭目养神,君不见玩手机、玩平板的旅客比比皆是?可是李先生却把旅途中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了,而且航班上写作的时候,李先生已经近六十岁了。真可谓处处都是学习奋进之地。另外,文本中时间记述也让人动容。“2018年5月22日凌晨0:45写毕”,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夜深人静,四面寂然,一名六十岁的老人在灯下激情汹涌、笔耕不辍的场景。这就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这种精神才是李镇西先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们教师常常抱怨上课累,批阅试卷累……可与李先生的精神状态相比,我们可能还差得很远。

  李先生文中的另一个细节是他对书籍的情有独钟。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途径,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真正像李先生那样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教师可能也不多。《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一文中,作者自述读了大量的人文学术著作:《宽容》《异端的权利》《自我实现的人》《中国思想史论》等等。这些书籍开阔了作者思想视野,提升了人文素养,也打下了作者成为名家的基础。作者形容自己对文学名著和其他人文著作“暴饮暴食”。这个比喻真的太形象生动,可以想见他对阅读是多么的用心、用情。相比之下,我们被逼着才读书,真的是“羞愧难当”。李先生力挺朱永新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大声疾呼成长要阅读,教师要阅读,全社会都要阅读。我们也相信李镇西先生终其一生都与书籍相伴。我们能否坚持阅读取决于什么呢?当然要有李先生一样的精神。哪怕老之将至,也要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有些教师人到中年,就不读书,不学习,一心想着退休,缺什么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李先生讲学国内各地,游学世界各国。足迹满天下,这也让我们深为他的不畏劳苦、学习不止的精神而感动。四处游学,见多自然识广。作者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国外。国外的教育观念、教育现象也经常被用来与国内进行对比。《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肇事司机》文中,作者写到他在美国、欧洲、澳洲等地过马路的经历;《学生的安全责任,谁说了算?》一文中,李先生两次到丹麦学习考察;《陌生人的关系展示文明程度》中,写了作者在法国西门子大楼遇到的温馨一幕;《校园文化为谁打造?》写考察台湾的学校等等。一方面通过对比,强烈地表达作者对某些不正常现象的不满。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游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李先生之所以能够高屋建瓴,跟他经常外出学习考察是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像他一样经常出国,但坚持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的初心》对教育现象、社会现象、教育理念等都

推荐访问: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初心 读后感 教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