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4月27日 19:20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11-21 20:54: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5月下旬,市政协副主席王国玮率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发改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有关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城区农贸市场及部分超市,通过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就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1.2亩(含魔芋),总产量43万吨,产值5.8亿元。据统计,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约21万亩,产量32万吨。其中,城郊蔬菜基地面积4万亩,主要分布在城区“三办”、龙凤、三岔、白果等乡(镇、办事处);高山蔬菜面积14万亩、山野特色菜面积约3万亩、食用菌320万筒,主要分布在板桥、红土、新塘、沙地、白果等乡镇。全市现有蔬菜专业村28个。

  ㈡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截至五月底,全市建有蔬菜批发市场1家、大型农贸市场6家、大型超市8家、蔬菜瓜果加工流通类企业近20家、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近90家。积极探索农超对接、市场直销等新型销售模式,在超市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区,由巨鑫现代农业公司等3家规模蔬菜基地直销30多种蔬菜,丰富群众“菜篮子”。“大山鼎”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远销武汉、上海、重庆等地。建立华硒生态园物流信息平台,发布项目招商、产品供求等信息,“菜篮子”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㈢科技支撑作用凸显。一是完善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借助农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构建成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幅射户的蔬菜技术推广网络体系。二是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近年来,引进推广新品种30多个,为丰富城市“菜篮子”,提高蔬菜产品档次,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积极作用。三是通过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冷藏贮运技术和连作障碍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华硒生态园在设施蔬菜建设中摸索出“烟菜轮作”新模式,在舞阳坝办事处鸭子塘村建设大棚和露地蔬菜100余亩,利用烟叶育苗大棚在白杨坪乡张家槽村等地培育大棚蔬菜,带动300余亩蔬菜基地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菜农收入。

  ㈣质量水平持续提高。一是狠抓蔬菜生产源头监管注重科学管护,不断完善蔬菜基地配套设施,给蔬菜施撒有机肥,严把农产品投入关,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在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做到蔬菜“无农残”。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例行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蔬菜质量进行监测,从源头上保证“菜篮子”质量安全。积极延伸检测网络,在华硒生态园批发市场及部分超市设立监测点,即时监控菜篮子产品质量。三是强化产品认证,创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

  ㈤政策投入保障有力。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蔬菜育苗设施建设的专题会议纪要》等文件。二是整合各类项目及资金300万元以上,如退耕还林蔬菜项目、现代农业蔬菜项目、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等重点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育苗设施温棚建设。三是优先“菜篮子”工程所需用地,如华硒生态园在龙凤镇杉木坝村育苗温棚用地、正在建设的农产品工业园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用地。四是制定菜地保护措施,划定保护区域、占补平衡措施,保障“菜篮子”工程平稳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专业蔬菜基地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蔬菜基地大量征用,专业菜地急剧减少,尽管通过菜篮子民生工程发展了一批蔬菜基地,但仍普遍存在专业菜地不足的问题。

  ㈡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蔬菜生产专业技术较强,生产费时耗工,新发展的蔬菜基地部分设施需要逐步配套,土地的熟化需要过程,农民由粮改菜,无论是在种植习惯还是种植技术的掌握上,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加之菜农批发出去的`蔬菜价格通常只有市场零售价的三分之一强,蔬菜种植比较效益不高,影响菜农生产积极性。

  ㈢市场流通监管有待加强,蔬菜批零差价过大。据调查,我市蔬菜从基地到餐桌,一般要经过2-3道批零环节,城区几个蔬菜批零市场大多是市场化操作。经营者、菜贩、菜农追求的利润最终反映在菜价上,从农产品大市场到中心城区的零售市场,蔬菜价格几近翻番,批零差价过大,拉高了市场价格。据官坡批发市场统计,今年一季度萝卜、白菜、包菜等大宗蔬菜均价较上年同期增长18.9%,二季度大宗蔬菜均价较上年同期增长12.6%。

  ㈣菜品质量有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偏低。由于气候反常、土壤质量恶化、病虫害加重以及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大和使用禁用农药、不执行农药间隔期规定等原因,“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综合执法频度和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盲点。各乡镇办没有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和人员,不少业主自律意识不强,自检能力较弱,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未有效开展,质量全程追溯体系未建立。

  ㈤蔬菜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目前全市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蔬菜科技推广普及不能适应蔬菜生产发展形势,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推广难度较大。市、乡镇蔬菜办人员少、经费不足,对全市蔬菜管理难以面面具到。尤其是部分乡镇对蔬菜产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基地建设任务落实难度大。

  三、关于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建议

  ㈠落实“菜篮子”责任制。一要深化“菜篮子”工作的认识,全面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要合理确定“菜篮子”生产用地保有数量、“菜篮子”重点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纳入市长负责制的范畴。要将确保产品质量、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保等纳入“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二要完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蔬菜办力量,加挂“菜篮子”工程建设办公室牌子,商务、发改、财政、农业、国土、规划、质监、工商、环保等部门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全市“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三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绩效考评,确保“菜篮子”工程建设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㈡落实建设规划。“菜篮子”的稳定离不开“菜园子”的总量,只有保持合理的蔬菜种植面积,才能保障供应、平抑菜价。要将“菜篮子”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近期,特别要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确保城市人口人均0.03亩的蔬菜基地保有量”的总体目标,拟定我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菜篮子”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相协调,努力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商品蔬菜基地40万亩,生产食用菌500万筒,为州城居民吃上放心菜提供保障。

  ㈢落实政策扶持。要认真落实各项“菜篮子”工程建设补贴、融资、保险、用地、税收、绿色通道等扶持政策,着力建设和改造批发市场、生鲜超市和标准化菜市场,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和超市化进程,为“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突出抓好蔬菜种苗中心建设,最大限度缩短蔬菜淡季空间。扶持“菜篮子”专业合作社,支持龙头流通企业、大型连锁超市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建立密切的产销关系,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超市供应链对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规划使用本集体土地从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落实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加大对“菜篮子”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认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完善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㈣落实市场监管。要建立“菜篮子”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农业“三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建立乡镇农产品质检站(点),抓紧形成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探索有效监管手段,强化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分析和掌握,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认真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切实做到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

  ㈤落实建设资金。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建设“菜篮子”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长期的、来源稳定的“菜篮子”建设专项资金。要积极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蔬菜价格调节基金,在华硒生态园农贸批发市场、城区三大超市(中百、好又多、武商量贩)和部分小区连锁超市推行平价商店,让利惠民。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区位于市的西南部,区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仅12公里,区域内大运高速公路、西北环高速公路、新晋祠公路、307国道、太汾公路交错成网,交通十分方便。区辖3镇3街办、95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总面积288平方公里,总人口18.35万人,拥有耕地11.4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积极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优势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573万亩,干鲜果种植面积1.84万亩,猪、奶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2.4万头、3494头、15164只、52万只。为了全面了解我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情况,进一步推动肉蛋奶菜果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市局安排部署,我局近期就我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果树发展情况

  区水果主要以桃、葡萄、杏、苹果为主,其中桃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洞儿沟、姚村、黄楼、固驿、田村一带,种植面积达1579亩,品种以大久保、岗山白、水蜜桃、狗头桃为主,亩产量达2300公斤左右,最高达3000公斤,亩收入在6000-9000元之间,每公斤平均市场价格为3-4元。葡萄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洞儿沟、蚕石、固驿、枣元头、槐树、街办梁家寨、晋祠镇北大寺、张村、青阳河、索村一带,种植面积达1462亩,品种以龙眼、无核白鸡心、乍娜、粉红太妃为主,亩产量达1500公斤左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为2-4元,亩收入达3000-6000元。杏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槐树、黄楼、蚕石、金胜镇木厂头、古寨、街办黄冶、要子庄一带,种植面积达1445亩,主要品种以凯特杏、撒金红、短枝特大杏等为主,亩产量500公斤左右,市场销售每公斤为3元,亩收入达1500元左右。苹果主要分布于姚村镇姚村、洞儿沟、枣元头、街办西街、店头、晋祠镇张村、王郭、新庄、索村、三泉头、金胜镇西峪、冶峪一带,种植面积3767.3亩,品种以红星、金冠、国光、富士为主,亩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为2-4元左右,亩收入平均达5000元。全区年果品总产值3198.2万元,占全区农业收入的11%,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为了进一步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品质,我区以科技示范项目为平台,积极争取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资金,以洞儿沟、黄楼、张村、武家寨等果园为主,先后示范推广了高渗钾微乳剂防治红蜘蛛、果实套袋、病虫无害化防治、生长调节剂应用等技术,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6000亩左右,特别是在洞儿沟果园围绕无公害水果标准化果园建设,实施了新型农药应用、果实套袋、杀虫灯防虫、黄板诱杀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果品质量明显改善,亩均收入大为提高。

  (二)蔬菜生产情况

  1998年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蔬菜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心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实施“菜蓝子工程”、节能日光温棚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等项目,从始,连续三年建成古城营、五府营、南张村三个万间节能温室群,全区日光节能温室总数达到9.8万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573万亩,初步形成了四群三区两片(古城营、五府营、南张村、东庄营四个万间节能温室群,南北瓦窑千亩豆角生产区、北邵千亩白菜生产区、固驿王郭千亩韭菜生产区三个蔬菜生产区,北邵、吴家堡两个温室蔬菜生产片)、规模生产的格局。全区蔬菜种植品种达到40余种,年蔬菜产量达18万吨,涌现出了许多亩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典型户,尤其是五府营村,过去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亩收入仅为200元左右,自建成万间节能温室群后,全村570余户农民就有260户种植温室蔬菜,亩均蔬菜收入达2.6万元以上,是种植水稻收入的100余倍。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五府营蔬菜生产基地被确立为首批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和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注册了“晋溪”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同时建立了南张村、东庄营、北邵三个区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近1万亩,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西红柿、黄瓜两个产品通过国家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同创果蔬合作社组织社员自筹资金700万元,建成1万间食用菌温室大棚,并配套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车间、菌种繁育中心、加工车间及保鲜库,年生产加工食用菌3000吨,带动农户150户,成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

  生猪生产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下,发展明显加快,上半年存栏2.4万头,同比增长23.3%,出栏量达到1.9万头,同比减少3%;肉羊受市场拉动作用,上半年存栏15164只,同比减少1.1%,出栏8081只,同比增加18.4%。奶牛生产在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鲜奶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全区存栏奶牛3494头,同比增长18.3%。家禽生产因饲料上涨,蛋价下跌,出现下滑,存栏、出栏量分别达到52万只、36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和增加9.6%。全区畜牧业养殖大场(户)达到97个,建成20头以上奶牛场38个,百头以上猪场43个,上万只鸡场5个,百只以上羊场10个,大型鸭场1个,建立养殖基地8个。,畜牧业总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63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效应不大。近年来,我区围绕蔬菜、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先后注册了“晋溪、晋泉”无公害蔬菜、“古唐”乳制品、“天珍”无脂鸭、“满の康”枣业等商标,但这些农产品在太原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大,知名度不高。还有部分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在市场上也深受市民欢迎,如洞儿沟大久保桃、要子庄撒金红杏等,但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未予注册。

  2、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我区肉蛋奶菜果等农副产品日常主要销往桥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清徐、小店等地,尚无一家专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年来,我区虽然成立了一部分农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真正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管理服务周到的没有几家,特别是农业经济人队伍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滞约了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多。近年来,我区先后扶持建设了天珍鸭业、满天红果业、晋龙海乳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加工规模、产品档次和产业带动上都没有达到龙头企业标准,我区农产品大多以初产品上市,与深加工后农产品相比,增值效益不高。

  4、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尚不健全。一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滞后。二是质量检测手段弱化、设备和能力缺乏,农业部门蔬菜农残检测设备缺乏,检测人员只能对少数品种进行抽查,不能对上市的蔬菜实施有效监控。三是部分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不高,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5、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区区、镇(街办)农业服务部门技术人员缺乏,农业技术服务的质量与农民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工作因经费问题,只能通过技术培训和市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针对性地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

  6、温室补助资金不到位。为加强和完善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绿色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实施意见》(并政办发【】74号),对新建温室从1000间以下,10000间以上确定了具体的补助标准。我区响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动员各地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群,仅就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万余间,但至今温室补助资金没有到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打造农业绿色品牌,推进绿色转型。以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为契机,集中力量和资金,突出抓住具有较强优势的奶业、生猪、蛋鸡、蔬菜、水果、苗木花卉等产业,加快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树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一是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蔬菜、食用菌、干鲜果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快推进我区绿色特色农业转型。二是依托天泉公司优质水稻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晋祠水稻生产技术,重塑“晋祠大米”品牌;积极争取资金,引导帮助同创果蔬合作社,加快蔬菜、食用菌产品认证,做大做强“晋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扶持引导王郭、固驿韭菜规范生产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打响“王郭名韭”优质蔬菜品牌。三是抓好晋龙海、永昌、俊汾、鑫旺达等一批绿色养殖园区及以天珍、满天红等为龙头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大力支持它们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增加品牌数量,扩大基地规模。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一是突出抓好同创果蔬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扶持帮助同创果蔬合作社做大食用菌产业,配套建设菌种繁育中心、食用菌包装加工车间、产品陈列室和品尝点等现代化生产车间,新建完善日光节能温室1间,实施产品认证,建成占地500亩,年加工食用菌5000吨,融生产、加工、采摘、烹调、品尝于一体的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同时,辐射带动200户农民发展食用菌,开发绿色观光旅游项目,实现土地和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天珍鸭业公司。重点扶持其配套、完善屠宰加工设施和冷却设备,扩大屠宰加工规模,力争年屠宰加工白条鸭、肉鸡100万只。同时,采取提供种禽、养殖技术和负责回收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肉鸡、填鸭养殖,全年新增填鸭饲养户50户,存栏达6万只,新增肉鸡养殖户100户,存栏肉鸡达5万只。四是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不断扩大晋龙海乳业、永昌乳业、俊汾乳业、满天红果业等农业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典型带动,示范引路,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

  实践证明,日光节能温室、园区健康养殖、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政府应制定出台具体的扶持鼓励政策,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并及时足额到位。

  (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综合无害化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五)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要围绕市场和农业企业的需要,以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农村经济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农村经济人队伍达到50人以上。

  (六)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把好产品质量关。一是制定、下发《区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教育引导农民按技术规程操作。二是加强源头控制。农业执法大队、工商等部门联合对全区农资销售网点不定期地进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销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残留农药、过期农药,并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三是逐步建立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加强蔬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食品”认证工作,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四是加大畜禽产品检疫力度。区动检部门要组织动物检疫员加强产地、市场畜禽产品检疫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畜禽产品”。

推荐访问: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菜篮子 工程建设 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