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5月02日 12:24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8篇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05-01 14:54:03

篇一: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谭春汉

  (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学)

  摘

  要:知史达变,鉴往知来。历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发展历史,然而,在初中生的眼中历史却是单调枯燥、繁杂乏味的,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教学法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应用;方法探究

  所谓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历史知识的无限奥秘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情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生硬的教学模式和不融洽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教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接受历史知识来说都有很多好处。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丰富课堂文化,增添课堂的文化色彩。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和擅长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认真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对大纲的理解运用到教学中去,以达到教学目的。总之,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潜能。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历史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着十分重

  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展示或者视频播放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丰富和乐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再比如,一个故事性的精彩导入可以给课堂教学大大加分,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情境化教学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如同朋友一般,这样学生在与老师的交谈过程中能够放松心情,流畅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历史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并且谨记经验总结,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爱国热情是历史学习最关键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演讲比赛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当然,这一切的顺利实施都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息息相关,学无止境,教师只有站在一定高度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才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品行,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通过对爱国人士的介绍(如文天祥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更大的进步,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我看到了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对情境教学法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的方向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蒋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创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4)。

篇二: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

  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刘伟海安)(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摘要:问题情境创设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三个角度归纳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继而总结归纳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并围绕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影视资源、现实生活介绍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情境;案例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从教师本位演变为学生本位,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推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则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此,问题情境创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自主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能;另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以具体、可感的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一、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点众多,并且受教材编写体例的限制,史论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存在很强的理论色彩,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不愿学、不想学的心理较为普遍。对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生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问题情境创设以问题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重点,力图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如图片资料、视频等,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具象化,这能有效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并以契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不佳是制约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问题情境创设在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氛围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克服了讲授式教学平铺直叙的弊端,有效发挥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浅层次的学习向深层次的学习转变。另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也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从单打独斗式的学习转变为群策群力式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能,这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有着显著的作用。(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受凯洛夫教学法的影响,当前历史教学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师的讲授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则是被动的倾听者与接受者。讲授式教学虽然有助于课程教学的渐进性开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最为-18-典型的便是难以激发、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此,问题情境创设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将教材中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明确了方向与任务。学生从问题情境出发,求解问题答案的过程便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并且问题情境创设也使问题的呈现从生硬的表述转变为多姿多彩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一)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的要点有二:首先,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的设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因素探索篇誗课题荟萃并鼓励学生在史料研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保证问题具让学生在思索、求解的基础的战略意图,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上完成,使问题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新的见解。以图片来创设问题情境,并培养学生图文互证的能力。要控制好问题的难度,避免出现难度系数过高而限制、观地了解过往的历史,打消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况。从这个角度而言,问题情境(三)借助影视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仔细把握问题情境的边界,历史是过往发生的事情,高中历史教学就是用文字以最契合学生认知需求以及知识基础的问题情境来提等载体让学生了解过去。历史是鲜活的,而文字却是抽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学习、探象的、枯燥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索然无味的现究中实现更好的发展。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带来了前所未(四)启发性原则有的便利。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文字、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高中历史教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将历史事件“真实”地呈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将启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情境中来把握历史,从而收发性原则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原到文字教学难以起到的效果。以甲午战争为例,甲午海则,并从以下两个角度采取措施。首先,改变问题的呈现战的失败让中国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不变法无以救中方式。要减少可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应该国,不少学生对中国输给日本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将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作为问题设置的重点,并以此借助影视资源,如《走向共和》《甲午大海战》,向学生呈类问题作为情境创设的中心,强化问题在启发学生自主现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影视资源的选择中,教师要注重思考与学习中的作用。其次,注重学生迁移意识的培养。影视资源自身的质量,将符合历史的资源作为首选内要注重问题间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做到由此容,尽可能摒弃戏说、改编历史的影视作品。及彼,从而系统性掌握教学内容。(四)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三、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案例模块化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常见手段,以课程(一)利用历史文献创设问题情境知识的重新梳理和模块化整合为主要内容。以东方经济历史文献是记录、传承历史的载体,也是后人学习、贸易史为例,东西方经济贸易史可以分为若干个模块,研究历史的资源。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如丝绸之路模块、海上丝绸之路模块、近代商业贸易模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这些历史文献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块等。教师可从知识模块出发,对搜集而来

篇三: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绘情境,渲染气氛;实物演示情境,更好把握知识点;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表演体会情境,培养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境教学;语言情境;实物情境;问题情景

  新世纪课程改革,很明确地是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且指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那么历史学科如何有效贯彻教改精神,笔者认为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是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历史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教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历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利用典型形象或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历史现象,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笔者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就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现将自身的尝试加以总结,提出几点初浅的思路与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创设语言描绘情境,有助于引发情趣和渲染气氛,增强课堂实效

  语言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同一件事不同的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结局。优美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美感,生成一种积极的动力。历史具有鲜活性,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真挚、饱满的情感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共鸣,把历史知识鲜活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理解当时的人和事,还原历史,使学生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描绘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师生会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共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效应。

  今年是南京解放60周年,笔者在讲述历史必修第一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渡江战役”时,慷慨激昂地朗诵了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生动地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画面。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用这样一首豪迈的诗作概括了人民的胜利。它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显示了诗人的才、胆、识、力。此时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激动的神色,他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对革命胜利的无比喜悦和自豪,有的学生也不自禁地和着老师高声朗读起来。当教师以智慧之光开启学生的激情心智时,课就活了,就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自己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因此,语言描绘情境产生的感染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带动了学生的情趣,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物演示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感觉器官中,听觉器官对信息的接受效率为11%,而视觉器官对信息的接受效率高达83%。历史是指已经发生的现象或过程,历史学

  科具有过去性,时代性,传承性,情景性等特点。由于有些史实太抽象或时间相隔太远,过程太复杂,而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而且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所发生的事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借助实物演示等直观手段,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他们不太好理解的知识,把学生引入所发生历史事件时的场景,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把握。

  例如,笔者在讲到历史必修第二册《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通过课外收集整理,在课堂上展示了几种服装,分别有长衫,长袍马褂,清末旗袍,改良后的旗袍,中山装,西装以及军装和“干部服”,婚纱礼服,时装等,学生在亲眼目睹了这些实物后,对于不同历史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的变化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认识到近现代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以及生活,风俗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从展示的服装可以看到这些服饰的变化是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更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充分体会到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好转,从心里由衷地感谢党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今天,自发萌生了爱国热情。

  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实物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展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研精神,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历史是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学。只有激活学生灵感的钥匙,引领学生开启智慧之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托尔斯泰在谈及教育问题时曾说:“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怎样让学生好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有位教育学家说得好:“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也就是说,历史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从而顺理成章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使学生成为会学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笔者在讲述历史必修第二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这一课中“文明的链接”这一重点内容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面前有四个人,第一个是迪亚士,第二个达伽马,第三个是哥伦布,第四个是麦哲伦。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接着问:他们为什么想到亚洲?要从欧洲开辟一条通往亚洲的路,该怎么走?这样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隐含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来,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课堂气氛一下活跃开来。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提出:1、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要的影响。你认为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还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抑或是殖民掠夺之路?2、如果你是哥伦布,利用现在发达的科技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条最佳航线该怎么走?3、总结现代航海技术在哪些方面比哥伦布时代有进步?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完善?未来世界海上航运业发展的前景如何?通过层层设问,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当被这类问题刺激后,学生会在脑海里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分析综合后得出创造性结论。这些开放性问题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想像力、创造力。

  可见,巧妙的设置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

  担,创造智慧,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主人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四、设计表演体会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综合能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课堂表演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体会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通过设计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这时教材中的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的同学,教材中的情节不再是书本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这些生动灵活的表演使学生们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内心亲切的情感体验。由于课堂表演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和展示能力的机会,因而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个个兴致盎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如:教师在讲授历史必修第一册《罗马人的法律》时,设计了这样的表演情境:模拟古罗马法庭。先布置学生做好有关准备:阅读教材,查找罗马法律的相关资料,归纳要点,将学生分为2个表演小组,组织评审团成员,安排好角色等等。在课堂上让2个小组分别(课后探究二提供的案例一)进行模拟法庭的开庭审理。模拟法庭中由学生扮演的角色有:原告一,被告一,法官一,书记官一,原告律师一,被告律师一,证人若干。先由教师作些说明:本法庭以罗马诉讼制度的非常程序时期为例,诉讼程序主要有传唤、审判、上诉和判决。如果被告对下级法官的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官上诉,直到皇帝为止。接着让学生闪亮登场表演,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学生表演很投入,控辩双方唇枪舌剑,旁听学生认真听讲,课堂气氛紧张又热烈。这样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的现场表演,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探究学问的精神,提高了综合能力。因此,设计表演情境,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种表演体会情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其乐融融,良好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演示,不仅再现了历史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如,在处理历史必修第二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内容时,教师运用了下列多媒体教学手段:先投影2幅图片(乌拉圭回合,多哈会议),然后设问:1、从上两幅图中你们可以看出一件什么大事?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投影一些材料(世贸组织的内容及作用),提出:2、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加入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学生思考后回答: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时教师提问: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学生分组讨论问答,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答案并作进一步阐释,导出:“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需要世界”教师播放《中国入世直播》录像(新浪网2001年11月10日21:00--24:00直播中国入世过程录像)投影:中国“入世”谈判15年回眸(http://www.sina.com.cn2001年09月18日00:14新华网),再现了中国入世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接着请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制小课件:《入世后的中国服装业》《入世后的中国农产品》,学生观看后,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在讲到“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这个内容时,投影了经过教师整理的跨国公司“诺基亚的发展”(配解说词)资料和“世贸组织的反对者进行游行示威”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并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展开辩论,最后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这样经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情景交融,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积极主动,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景春.《“历史学科特性”汇总》

  [3]沈芬丽.《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4]《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枞阳县横埠中学生物组

  [5]赵朋波.《精心设计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什么是多媒体教》.电脑通讯

  [7]付昭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教学设计》

篇四: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JIAOXUEFAYANJIU    教学法研究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王德林躏、破坏、杀戮,那里原先是一片安乐景象,有美丽的大省、宽广的谷地、可爱的区域、很大的村庄,人口众多、黄金丰富。他们对各个民族斩尽杀绝,不留下任何说别的语言的人,只有那些逃进山洞或地洞的人才逃脱这残酷可憎的命运。他们采用种种奇异的、极端残忍的、不公正与亵渎宗教的手段屠杀、毁灭这些无辜的人民,将其中的400~500万人打下地狱。     ——一位来到美洲的西班牙传教士通过这些通俗易懂而又极具说服力、感染力的史料,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在课堂上,我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表情严肃而凝一、通过精选史料,创设文字情境重,显然已经被历史情境所感染,这是在文字情境创设往往与问题研讨相结合。传统历史教学下很难做到的。但文字资料通过精选史料,创设文字情境来引导学生情境的创设应注意选材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阅读、分析、质疑、解决问题,使学生更重难点,切勿堆砌史料。准确地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突破对

  二、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创设不同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或便于对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等能力。经物具教学情境过教学实践,认为此情境创设有其特有的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优势,表现利用文字材料很好培养学生获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取信息、处理信息、结合知识解读信息的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能力,其学习过程集中体现了发现问题、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文字材料题是高考的“重头戏”,因此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案例1】在必修二《血与火的征服与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掠夺》介绍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残酷性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我引用了以下两段史料:学习。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出历在从前,孟加拉的乡间是各国的谷仓,史的真实情况,也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东方的商业、财富和制造品的贮藏所……直接来源,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有很可是,我们的暴政竟是如此精力充沛,在高的价值。图片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它可短短20年之内,这些乡间的许多地方都已以把历史的资料展示给学生,通过感观的化为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了,广大的地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面上都已长满了野草;农民被掠夺,制造的思维与想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商被压迫;饥荒一再发生,人口的减少乃育和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随之而起。                          水平。——英国议员富拉登【案例2】如在进行必修三《中国古 这些魔鬼在400公里的土地上进行蹂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时,课前事先让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形式得到较系统地反映。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谈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动手制作印刷术的模具。同学们用橡皮泥、胶泥、肥皂等雕成活字,排成他们喜爱的诗句或格言,然后蘸上墨印在纸上,体会一下古代活字印刷术的效果。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代替老师讲述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刻字的时候要在材料平面上刻制反字,这样印出的字才是正字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直观地掌握课本中有关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知识,也在制作模具的过程中感受到科技发明的过程,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通过选编习题, 创设试题情境《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业发展性评价,是命制试题的基本依据。发展性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历史情境试题的创新。并且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运用历史文献、文物、人物的图片、图表、文字等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已经成为高考命题追求的方向。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命制历史情境试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历史情境试题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形成善于联想和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思考和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反思的境界。

  四、通过编排历史小品,模拟角色情境营造或创设特定的历史环境,最佳的选择方式莫过于让学生自编自导,并且在课堂上自演历史小品,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常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活动中去体验,在历史情境活动中去发展。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众,都要把自己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并就此展开讨论,增加对历史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探讨教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31

篇五: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案例

  盐城市初级中学

  吴海燕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盐城市初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的吴海燕,很荣幸有机会跟各位交流情境设置教学法,下面我把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及设计思路跟大家做个汇报,请各位批评指正!

  历史教学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我选取了五个案例,分别从五个角度来设置情境。

  案例一:导入环节,运用音频、flash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再现历史情境。

  点击flash和课件。清明上河图和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本课导入环节利用Flash动画播放《清明上河图》配乐卷轴画,流动的画卷,古典雅致的音乐,画卷中各色人物、各种房屋建筑、茶肆酒楼、马车船只,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盛景象和发达的商品经济,立即把同学们带入到千年前的宋代。让学生在情感的渲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激发情趣。紧接着一位位名人对宋代的评价,激发学生探究宋朝的强烈的兴趣。这种音频、动画形式通过声、色、形、音等多种信息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案例二:分组合作与探究环节。

  在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讲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设置了情境,然后进行分组探究。点击课件展示资料。

  通过学生观看图片、故事、报纸报道等资料,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合作与探究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做到让学引思、互动生成。

  案例三:学生动手活动环节。

  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科技创新的便捷。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一课中,处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这一环节时。首先通过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到雕版印刷的弊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学生动手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学生感受到活字印刷的优点和创新。

  案例四:感悟历史、情感升华环节。

  学习九上第10课《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一问题的处理,通过图片设置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历史,评价历史事件。

  坐落在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远处的是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纪念碑;而近处的是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如果你在这一对纪念碑前,你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全员参与合作讨论,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小组合作的成果。各组派代表阐述讨论成果,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本组或他组同学皆可进行点评和补充。

  激发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积极性,从西班牙殖民者和菲律宾人民两个角度体验和经历,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形成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

  案例五:历史小话剧、设置情境。

  适当创设仿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八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中思想上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框题时,我设置了历史小话剧,学生根据人物台词,推断人物身份及治国观点主张。

篇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历史课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尝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我们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三阶段,六环节,即准备阶段:自由交际,复习检查;讲练阶段:导入新课,分层操练;发展阶段: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无论是哪一阶段,哪一环节,都离不开情境创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使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人文化、趣味化。怎样创设情境教学?近几年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利用课前引言巧妙导入

  川教版历史教材每课开篇都有一小段引言,每个引言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语言简洁优美,富有情感,教师可很好地加以利用。例如,世界历史上册第四课,《古代希腊》的引言:“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它在地中海地区孕育发展,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语言简洁生动,富有韵味,容易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川教版世界史下册《伟大的十月革命》一课,就有这样一段引言:“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它冲破了

  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简短的几句话,阐明了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影响及意义,给学生留下悬念: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活用插图激发兴趣

  历史教材插图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习惯于把历史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便于记忆和提取利用,这比单纯的文字记忆要好很多。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插图教学涉及地理、政治、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符合“综合”科目发展的需要。所用教科书图文并茂,应引导学生理解插图的内涵和外延,启迪学生的再造想象。例如在学习美国内战时,我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和人物图像。《美国领土的扩张》这张地图使学生认识现今美国的领土范围,同时也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疆域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美国内战中“南”和“北”的大致位置。《林肯在演讲会上》这幅人物图让学生认识了林肯的形象,感受了领导者的风采,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知道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贡献,对林肯做出评价,教给学生通过历史事实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对美国内战的背景、原因、主

  要领导人有整体的印象。

  科技革命是每年考试的重点,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安排。在进行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把每次科技革命重要的发明创造做成幻灯片,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电脑(网络),把它们罗列在一起,然后出一道选择题,或者出一道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写出每个发明创造所属的时期(哪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影响。然后指定学生一一作答,避免了做题的枯燥性、乏味性。

  三、精心设计板书,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美观的板书使人赏心悦目,凝神贯注,使学生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些历史教师不善于板书,滔滔不绝一节课,而忽略了板书。历史可板书的内容很多,如知识体系、人名、易混淆的字、历史年代等。还有的教师的板书千篇一律,无外乎人物、事件、时间等。而且所有课都是一样,板书少得可怜,让学生觉得索然乏味。因此历史教师也要讲究板书,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效果。例如,我在讲中国古代史三国鼎立时就设计了以下板书。

  这样的板书,使三国鼎立的背景、形成过程,三个国家及统治者和各国建立的时间都一目了然,构成知识树,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对于每课的知识结构,可通过板书设计,构成知识树,如讲授《明治维新》一课后,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把本课的知识梳理成知识树,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知识点、对知识形成整体的印象,避免了记忆过程中知识点呈现的松散性。

  四、智用歌曲、活跃气氛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明快、欢乐或抒情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为之动情而获得音乐的享受。这样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又能巩固和加速记忆所学知识。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激情;一曲悲愤激昂、气势磅礴的《国际歌》再现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历史歌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相关歌曲放在导入新课环节,也可放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放点轻音乐,增加课堂的韵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境

  如在讲到新航路开辟时,我就让学生组成三支船队,带领自己的船员去远航,大海用模型来代替。第一小组代表哥伦布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发现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美洲。第二小组代表达?迦马的船队:从葡萄牙出发,经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个找到了从欧洲直通西方国家的新航路。第三小组代表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由大西洋西行,绕过非洲南端的麦哲

  伦海峡,进入太平洋,行至菲律宾,进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西非海岸驶返西班牙,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在讲古代丝绸之路时,我让两组学生分别办成两队商人:欧洲商队从西往东行,中国商队从东往西行,他们在中途(新疆)相遇,然后通过商人间的对话,把他们所带的东西方的物品,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感受当时人物的境遇和心情,既检查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是情景交融。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提高了自己的想象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此法掌握的知识也比较牢固。

  六、利用电教设备,再现历史画面

  电化教学时当今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学校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历史教师可利用电教设备,部分电视电影画面、课本上的插图可以通过电化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还是在讲到美国的历史时,我就选取了林肯的演说画面进行播放,同时把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罗斯福、富兰克林等的画像或照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认。通过辨别分析,认识到华盛顿和林肯虽然都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但他们生活的时期不同,对美国作出的贡献也不一样:前者使美国赢得了国家独立,后者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总之,电教设备利用得好,师生可以实现双赢,同时增加直观感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善用反馈,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创设情境教学也是这样,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反馈状况。在反馈中,应该克服死记硬背的现象,结合具体人物、具体内容、具体情境,让学生借景生情,由情引境,促使他们当堂达标。

  有兴趣的学习,能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增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回溯历史,感受历史。历史教师把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的种种努力,势必会触动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有关课堂情境创设,不同的教师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每一种教法使用的目的必须明确,通过多样化情境的创设增强课堂时效,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效果,相信每位教师通过努力,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篇七: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五种方法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景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我在学习和领会一些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在历史课堂上侧重对创设情境方面做了初步而有益的尝试。实践结果证明,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并能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方法的初步实践与解析。

  一、借用词曲,文物、动用直观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境教学是让学生感受、理解,后表达运用,或边体验感受边让内部语言积极活动。既所谓“物-情-辞-思”。概括地说,情境教学要“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

  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下《盛世经济繁荣》一目中关于唐朝丝织业发达时,教师往往花费许多口舌去介绍唐代绢与锦的特征与精妙,不如拿出一件绢制品与蜀锦现场展示一下,让学生一目了然。所谓动用直观教学情境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创造直观教学情境还可借用古代诗词、名曲、字画、文物模型、图片、图表、组织教学性参观旅游等形式。

  如在讲《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有关内容时,我首先播放民乐名曲《十面埋伏》的一段,诉诸学生的听觉,用音乐特有的激荡力、渲染力,制造出一种局势动荡,群雄并起,金戈铁马、危机四伏的浓郁气氛,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与意念拉入到当时的时代,然后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名字,引出课题——实质上秦二世和项羽都是四面楚歌,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下场。当讲到《楚汉之争》时,我又在这首乐曲的低音伴奏下,娓娓讲述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汉楚成败的原因,并联系自己畅谈感受,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在创设直观情境时,音乐的播放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但在对音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两点:一

  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二要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以及与之相近的时代之音。

  二、调动欲望、兴趣,善用想象情境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表象是头脑中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

  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能力,是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世界教育普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景时,主要是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通过一些学生们感兴趣和特别喜好的事物或话题,引起学生的欲望并由此开导他们的想象。具体可从三方面去驱谴学生的想象:一是从历史人物入手去引导学生想象;二是从历史事件入手去引导学生想象;三是从历史文物入手去引导学生想象。如在讲授《淝水之战》一目时,我让一名学生扮演前秦王符坚,其余学生想象自己是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就是否南下发动对东晋的战争发表自己的观点。虚拟做一次古人,去体验古人的想法和感受,无疑会激起学生们极高的兴致。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展开“朝廷大辩论”,这为分析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结局做好了铺垫。虚拟角色的扮演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学好历史知识。在丰富的历史内容中,可与古人互换的角色很多,不妨尝试做一次诸葛亮,唐太宗,画家,商人等等。如在讲授七年级上《丝绸之路》一目时,鉴于学生对丝绸之路早有耳闻,也很感兴趣,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路线图展开合理想象:“假设你是西汉时长安城内一位丝绸商人,要把货物运到欧洲,你会走哪条路线,经过什么地方,沿途会遭遇哪些情况?”学生通过想象中的描述,把丝绸之路通向欧洲的路线,沿途经过的古城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都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三、极尽描绘渲染,妙用语言情境

  运用语言情境,主要基于三个因素。首先,对一些无法用实物直观,

  物象直观展示教学情境的章节,可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绘声绘色、勾画描述情境,启迪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增加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其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加,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景,则容易使学生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高层次追求。最后,相对其他的创设教学情境方法而言,教学语言情境的创设是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手段。但在运用语言创设情景时,一定要注意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和修饰与风格等。

  如在讲授八年纪上《戊戌变法》一课时,我向学生描绘了这样一个情景—1898年9月28日,在京城的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高大伟岸的身躯,虽被五花大绑,但却昂首阔步走向刑场,大义凛然的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倒在屠刀下。死前他还曾在狱中留下千古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个人就是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通过这段语言情境的创设,渲染气氛,使学生为之肃然起敬,在感受到了谭嗣同坚定信念和人格魅力的同时,激起了学习课堂内容的浓厚兴趣。很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三个维度的要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指出:“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策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效率。”可见,教学语言在任何时候都起着提纲契领、启迪思维,诱导引路的作用。

  四、联系社会生活,活用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最早是有由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他说:问题情境是在一定的情景中(或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进而思考,分析,逐步解决各个问题,最终理解学习的内容。这一过程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在历史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活用问题情境,就是要求教师在遵循课堂提问操作原则中的“适应学生知能水平的原则”下,从社会生活入手,和已有的知识常识,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背景。如在讲授七年级下《隋朝大运河》一目时教师首先问学生:“现代的交通运输手段有哪些?”学生们很快答出: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接着老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和动力轮船的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大家设想一下,当时最经济,最便利的交通运输手段应是哪种?”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是水运。进而老师让学生拿出地图册,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观察大运河走向,并阅读书上介绍大运河的内容,让学生对本目的重点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老师则妙设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一环套一环学习、归纳,最后总结出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二千多公里,有三点(北起诼郡,南到余杭,中心在洛阳),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经六省(河北,河南,山东,江

  苏,安徽,浙江)。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又如在讲授秦始皇“修长城”时,通过先行介绍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用语言介绍和欣赏幻灯图片,再让去过长城的同学以及知道孟姜女故事的同学讲一讲长城的故事,并提出一系列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秦始皇修长城的?是否有必要?当你登上长城时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想到了什么?这样,通过设计一些或与学生阅历相关的,或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固定单一的答案的,一些求知、置疑、解惑的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亲身感受,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

  五、引发辩论,假想,巧用推理情境

  推理是思维形式的综合体现,如果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那么推理就是思维的关键,巧用推理情境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历史规律性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的假想和辩论等形式,运用概念、判断的全部知识,形式巧妙地用已知信息,推倒出新的信息,加大逻辑思维的训练内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敏捷性。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依椐推理过程的方向不同,可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推理情境时,我们也可据此划分演绎推理情境,归纳推理情境,类比推理情境。在讲授七年级上《三国鼎立》一课时,先向学生提出思考题:“不管古今中外,国与国之间的抗衡,在政治、经济、军事因素中,哪种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让学生展开讨辩论。

  争论的结果必然是经济实力是首位的。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看魏蜀吴三国各采取什么措施发展经济扩充实力,并结合政治、军事等因素,试想一下三国中谁最有可能消灭它国完成统一?为什么?这样,从一般到特殊,创设演绎推理情境,让学生去假想,展开大辩论,总结出各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每一国经济的特色,还要开拓思维从地理位置的优劣,后继君主的治国能力等方面考虑。最终得出合理的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这样,在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学习中来,学会了正确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运用思维的逻辑性和学习历史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几点尝试,今后在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有待于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和总结。

篇八: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

  宁夏永宁县回民中学

  教学情境是教师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第四、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

  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第五、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第六、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渭滨区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七、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第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

  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第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推荐访问: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案例 教学法 情境 案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