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5月19日 02:53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完整版】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26 14:12: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完整版】

 

 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祁连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中广网 2009-07-22

  民族团结进步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进步,实现各民族的发展繁荣,不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逐步消除各民族间发展差距,彻底解决历史上遗留下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必然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协调、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特点,对进一步提高工作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措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基本情况

  祁连是匈奴语,为“天山”之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辖 3 镇 4 乡 44 个行政村,总人口 4.96 万人,有汉、藏、蒙古、土、裕固、回、撒拉等 15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3.72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79.2%,藏族、蒙古族,回族,汉族和其它民族各约占总人口的 33%。少数民族全民信教,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目前,全县批准开放的宗教寺院 36 座,在册宗教教职人员 159 人,其中:藏传佛教寺院 8 座,清真寺院 28 座,在册活佛 23 人,僧人 91 人,阿訇 45 人。

  二、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状

  近年来,祁连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省、州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不断强化地区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全面形成。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省上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持续深入的进行,积极以每年 8 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紧密团结、互帮互助、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现代观念明显增强。祁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县境各民族间交流与往来的时间由来已久,相互影响和作用对方的程度深、力度大,特别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过程中,汉、回等民族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产经验、生产技能及思想观念对牧区藏族、蒙古族等群众的生产、生活

 方式影响和冲击较大,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商品意识、市场意识、致富意识、发展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长足的进步,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能力大为增强,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社会氛围,其发展意识、进步意识、创新意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越来越符合,越来越适应。

  (三)各民族相互交融,长期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多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立诚信、促和谐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共荣意识不断强化,民族宗教意识不断淡化,对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生态建设、婚育新风、劳动技能培养等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要求迫切,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突出表现在民族教育事业、科技文化事业、精神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了质的变化,各民族在相互交往、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追求和向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等条件大幅改善,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四)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组织保证。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代培、挂职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总数达到 242 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66.12%。其中:县级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 15 人,占 62.5%;

  科级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 112 人,占 68.3%,少数民族干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不断涌现。截止 2008 年底我县有 136 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74 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分别受到省州县党委、政府的表彰。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 2624 户,国家级文明村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体 3个,省级文明和窗口单位 3 个,州级文明典型 24 个,县级文明单位 47 个,文明村 24个。特别是默勒镇扎沙村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成绩突出,而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这些典型的树立,一方面为全县的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立足实际,发展地区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祁连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是就民族团结抓民族团结,而是坚持把发展地方民族经济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各族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治穷致富,发展经济上来。特别是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了以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目前,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祁连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加速实施农牧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成了全县人民的心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为民族团结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干部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立足县情,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精力集中到治穷治愚、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上来,推动了全县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而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优良风气成为催生新先进出现的加速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扩大。

  (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健全了符合县域特点和实际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发展地区经济、睦邻友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经费保障九项长效机制。

  四、祁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特别是农区和牧区之间的这种发展差距尤为明显,客观上造成了农区和牧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农民与牧民之间在收入上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

  (二)各族群众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逐渐淡化,但由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民族宗教工作还面临着较多错综复杂的难题,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三)历史上遗留下的一些问题不时地显现出来,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且这些问题由于年代跨度大、牵涉面广,一时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群众间的团结协作和携手发展。

  (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健全和充实完善。

  五、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几点建议

  祁连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因此,今后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力维护和巩固现有局面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创建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和优势资源开发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强化基础教育地位不动摇,加速发展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将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立足农牧区生产的实际,面向农牧民群众,广泛开展农牧业生产技术、劳动技能等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科技和技能素质,推进实用科技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加快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医疗卫生设备的配套配备和更新,延伸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范围,提高农牧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着力建设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地区民族文化精品,基本实现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在“十一五”期间,使城镇居民“五好文明家庭”达到 80%以上,农牧区“十星级文明户”达到 40%以上,60%的村镇和 100%的窗口服务行业达到省、州级文明标准。认真做好双拥工作,推动警民共建共创活动,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条款,坚决清除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利因素,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建立起打、防、控、管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再宣传再教育,牢固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进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落实宗教管理工作责任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精心安排,切实做好五好五优宗教寺院和宗教教职人员的评选及五年创建达标任务。严格按照《海北州五好五优宗教寺院和宗教教职人员的评选办法》、《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标准及考核评选办法》、《祁连县 2006——2010 年度创建达标目标任务》,认真做好宗教界和县直机关单位的创建达标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创建达标评选标准、评比要求、评选条件及具体措施、步骤程序、相关要求,努力于 2010年完成 27 个县直机关和部门、4 个群众团体、7 个乡(镇)、20 个省州驻县单位及 36 座寺院、159 名宗教教职人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达标与“五好五优”宗教寺院、宗教教职人员的评选。

  (五)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的共建共创活动。积极加强与周边邻县的友好联系,以加强往来、深化了解、融洽关系、增进团结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共创活动,并将此项活动同创建平安祁连、和谐祁连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共创共建活动的深入进行,努力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切实巩固勘界成果。

 (六)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良,作风扎实,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为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坚强可靠的组织保证。(完)

推荐访问: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完整版 民族团结 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