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5月20日 05:56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网络”环境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构想(完整)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26 09:24: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网络”环境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构想(完整),供大家参考。

基于“网络”环境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构想(完整)

 

 基于“网络”环境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构想

 摘 要:

 飞速 发展 的 计算 机技术代写论文对高校文化素质 教育 的 影响 是巨大的。

 探讨利用 现代 教育技术, 在 网络 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具体操作模式、

 方法 和意义, 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

 网络; 文化素质教育; 网络教学

  一、 网络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

 以国际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具有开放性、 交互性和共享性特点。

 它在教育领域的 应用 , 打破了教育封闭发展的传统模式, 加快了教育信息的交流,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素质教育创设了一种新的教育环境, 当然,也对高校素质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

 1.网络技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 学习 模式

  过去, 由于种种原因, 高校素质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为主, 如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大学生为中心, 以大学

 生之间的互动为主的分享式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可能。

 网络技术的出现, 使大学生可以自由选课, 可以在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 内容 , 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2. 网络技术促进了素质教育资源的开发

  以往的素质教育, 主要靠教师面授。

 网络技术被引进素质教育后, 大学生可以选择最优秀的或自己最喜爱的教师上课和交流, 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优秀教师共享的一对多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 网络使素质教育在师资、 人才、 信息、 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广泛的交流, 不但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克服教育中遇到的一些诸如资金、 人才、 设备等方面的困难,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 网络技术推动了个性化教育、 创新性教育的发展

  网络 时代 的今天, 以网络为平台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它改变了主要是通过书本、 教师向大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教育模式, 使教师的角色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学习方式, 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实行个性化教学。

 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特点, 使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平等自由, 学生有 问题 随时可以上网交流, 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学习, 这就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4.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 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 社会 创造了条件

  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 将使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而且将成为革新当前教育模式的重要推动力。

 二、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 研究 与实践还仅限于课堂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具体教育模式有:

 1)改革课程体系, 减少专业课课时数量, 增加文、 史、 哲、

 艺术 等人文学科课程。

 2)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人文素质教育并不单在人文学科课程教学中进行, 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也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调整专业结构,实施双学位制、主辅修制、 嫁接班制等制度, 鼓励理工科优秀学生跨学科、 跨专业学习人文社会 科学 , 并取得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结业证书。

 4)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内容包括古今中外文化、 文学、 艺术、

 哲学 等系列知识或 自然 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等。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总的来说,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本上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较少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

 一些学校学生上课只是被动地听和看, 课堂教学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 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文化素质教育只是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缺少心灵的对话。

 长此以往, 势必造成文化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 标。

 文化素质教育非常需要创设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 这包括开放的共享的学习资源以及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握和驾驭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模式。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文化素质课程学习 环境和学习系统建设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从各高校现有的软硬件基础条件 分析 , 学校

 和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师手中大都掌握着一批较好的文化素质课程学习资料, 其中, 包括投影片、 幻灯片以及相应的 电子 版素材, 有些教师还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课件。

 同时, 多数学生具有独立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特别是计算机)的能力,不少学生具备上网条件并有上网聊天、 参与 BBS 讨论等习惯, 如能适当引导,基于互联网络的文化素质课程学习教育平台就有望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一个理想的文化素质课程学习系统。

  三、 基于网络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1. 网上学生学习系统

  网上学生学习系统, 即供学生学习使用的文化素质教育知识库。

 从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来看, 一些学生对于文、 史、 哲及艺术类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系统的建立, 目 的在于为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供导航平台, 引领学生学习相关文、 史、 哲、 艺术类的人文知识, 提高他们学习文化素质知识的兴趣。知识库可分下列模块:

 文化沙龙(这部分可包括美文欣赏、 文学经典、 文学大师等内容, 以指引、 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丰富文化底蕴)、 艺术长廊(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可分类介绍书法、 绘画、 建筑、

 音乐 、 摄影、 舞蹈、 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历史 空间(整理和评析 中国 古代史学经典,展现古代人文成果,如《论语》、《孟子》 等经典著作)和哲学人生(这部分旨在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来认识世界, 可分为中外哲学大师人物风采、 哲学流派等内容)等[2]。

  2.网上教师课程系统

  网上教师课程系统, 即供师生共享的课程资源库。

 该部分可按文化素质 教育 的课程分类, 教师可以把自己所教授的文化素质课课件, 或者教学用幻灯片以及最新的教学 参考 资料上网, 以供学生课余使用。

 从教育实践来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供 学习 的教学资料较多,其中一部分完全可在课余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

 3. 讨论区

  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具备提问能力和批判、 思维能力, 人文课程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教学手段来讲, 最行之有效的是课堂讨论。

 但在传统教育背景下, 人文素质课多为百人以上的大课, 很难组织讨论。

 据调查显示, BBS 深受学生欢迎, 是校园 网络 文化中非常活跃的一块。

 在文化素质教育网站上可开辟不同类型的交流讨论区, 在讨论区中, 教师可以随时向专题网站补充新资源, 学生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网络平台上传; 可以把课堂提出的 问题 作为讨论的主题, 教师作版主,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进行深入的探索, 充分体现师生平等、 教学相长等教学理念。

 4. 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系统

  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系统, 即校园文化 艺术 活动在网上的延伸。

 栏目

 内容 可包括:

 学校各类社团介绍、 学生文化艺术活动视频回放等。

 此栏目 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

 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参与性, 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活动的网上互动不仅有利于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而且又可成为重要的网络资源。

  5. 相关链接

 在网上, 通过提供与相关文化素质教育网站的链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种网络资源的链接, 使其具有直观、 生动、 理想的模拟性, 以及丰富的资源共享性和方便快捷的交互性。( 图略)

  四、 通过网络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开展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不同,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 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 使得许多由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展开的教学内容, 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展开, 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他们能看到图文并茂、 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 还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 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 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以往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更顺利地理解信息, 同时, 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这种形式也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这样, 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则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 去展现新知识。

 所有的教学资源围绕着学生学习进行重新优化配置,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同时, 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以求得完满的解决, 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2. 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

  基于互联网的文化素质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形成一种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

 寻找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 获得大量信息。

 资源共享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

 教师只要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网上, 就可以为不同的师生使用无数次。

 所以, 教学资源的共享是网上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特点之一[3]。

 3. 有利于师生进行交互式学习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各高校往往以大班形式讲课, 学生人数多, 学生发言机会少, 教师无法及时发现更多有新意的观点, 无法实现交互式学习。

 而交互式学习正是网络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

 在文化素质教育网络教学中, 学生可通过讨论、 留言板等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教学资料、 参与 BBS 讨论、 在线布置作业和答疑辅导等形式及时发现学生需要引导和提供帮助的问题, 从而做到真正的师生平等, 教学相长。

  参考 文献 :

 [1]李湘. 以信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J]. 民族教育 研究 , 2002(3):70~ 71.

 [2]周玉宇. 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网的 理论 思考及实践[J]. 高教研究, 2005(3):

 61.

 [3]陈火祥.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3):

 87.

推荐访问:基于“网络”环境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构想 构想 素质教育 完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