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5月18日 16:15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26 17:0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相信孩子》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深入总结他二十五年来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写下的。是他献给“即将投身于塑造人的灵魂这个崇高事业中去的同志们的”珍贵礼物。全书不但自始至终突出了“要相信孩子”这个鲜明主题,而且以生动事例回答了下列问题:如何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沿着什么道路才能使培养对象把高尚行为作为一种需要;如何才能把人类在道德方面积累起来的无尽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儿童;如何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积极为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奋斗的战士。

  本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很多原理,但却不是单纯的理论性阐述,而是紧密联系实际地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读者引入了特定的环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和启示。

 假期中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受启迪,也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孩子,在我们的视野中,总是和弱小,幼稚,天真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人说,师道尊严。这四字轻了,是师者值得尊敬之意,重了,就是师者严厉不可侵犯的意思了。作为孩子最尊敬的老师,你是否想过孩子,也是我们应尊敬的“老师”?书中说:“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是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我们仅仅简单粗暴的对待,不注意教育方式,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超越不了主观情感的左右,往往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谈不

 上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实行的心灵的接触。”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方式,学着爱他们,学着欣赏他们!试想,如果把学生看作是一本借来的书,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即使书的风格不同,但每本书都有精彩之处:或者优美如散文,或者精美如童话,或者曲折如小说。又或者有写的错误之处,有愚昧之处,又顽劣不当之处,但是,你理应记得,这是一本借来的书,可修改,断不能伤害!美好的地方,我们不妨静静欣赏,细细品味!,粗砺的地方,也不可肆意涂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自然之子。借与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上帝把他交到你的手里,请你给他寻找方向的力量。”阅读书籍,我们得到阅读的快意,阅读孩子,我们定能得到更大的幸福。我们只要努力在借期内尽己所能,让每一本书都能因我们的借阅而更精彩!出类拔萃的我们偏爱,聪明听话的我们喜爱,老实本分的我们能够接受,活泼好动的我们能忍受,就是又“笨”又“懒”的我们也不能一提起就怒火中烧、大动肝火,也许换个角度去看去想,会有意外的收获和发现,毕竟大千世界需要的是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一花一叶都自有脉络。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老师就要有博大的胸襟,宽容每一个学生的优劣、长短,相信他们一定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不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不守纪律、懒散、不听话、任性的的孩子束手无策,而有些孩子

 对老师的规劝、教诲、严厉申斥、惩罚,甚至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态度,对此,我们教师无能为力。现实中,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基本上就是一种处理办法——在班上点名严厉的批评,希望班上同学引以为戒,同时幻想这位犯了错的同学能知错改过。很可惜,老师们往往收到的是反效果。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悔疚的神色,而是无言的愤怒;班上的同学对这位“倒霉”的同学表示出来的是深深的同情,甚至会在心里面为这位伙伴找能够原谅的理由,而并不是认为他是反面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认为,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缺点暴露于集体之中,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让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如能够让经常迟到的孩子当纪律委员;让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体的财物;让不爱劳动的孩子负责课室的保洁;等等。当他们的工作哪怕是有一点点小进步,教师也要即时真诚地表扬。通过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的小毛病纠正过来。这比对他们的错误实行无休止的批评和说教来得更加奏效。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学校的实践让我明白了:

 第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的学生,“教师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 采取的措施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每个孩子实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

 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

 当然,对于范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而是,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绝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3、对于受处分的学生,一方面对发生事情表示惋惜,同时又要坚持不渝地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和犯错误的学生保持一种纯洁而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要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谅解的。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

 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

 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第三、 教师要引导孩子自己自觉改正错误 孩子的缺点原因很多,也许是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们讷讷感够独立学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的。教师创造两种不同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第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

 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而我们教师的缺点之一是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

 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推荐访问:《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读后感 孩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