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5月18日 15:1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完整)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26 17:0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要相信孩子》读后感(完整),供大家参考。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完整)

 

 让孩子在爱与信任中成长 ——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是我得到的珍贵礼物,它以生动的实例讲述了如何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沿着什么道路才能使培养对象把高尚的行为作为一种需要;如何才能把人类在道德方面积累起来的无尽“财富”传承给孩子;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积极进取,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小战士。这本书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诸多原理,但却不是单纯的理论性阐述,而是紧密联系实际地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我引入了特定的环境,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和启示。甚至有些环节能够直接让我参考使用,为我和孩子沟通提供了一条捷径,给予我的是启示和深思。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学龄前期儿童的行为举止在成人眼里看来有相对更多的不当之处。我是应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严厉批评让其改正还是循循善诱,寻找其内在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发挥呢?在对惩罚孩子方面,我与苏霍姆里斯基的观点有相同之处,有一个具体事例:一次,一年级女学生季娜的祖母病得很重。季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使她在病中得到一些欢乐。但是,时值严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这时她想到学校的暖房里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都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重病的祖母,忘记了学校的规定,她一清早就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这时,苏霍姆林斯基走进了暖房,当他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时,大为吃惊。但是,他很快注意到了孩子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他向季娜问明了情况后,非常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善良的人。”在我们看来,摘花就是破坏公物的不道德的行为,不过深究下去季娜却有不得已的原因,所以不要急于对学生惩罚,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是什么因素出事孩子干这个件或那一件事,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要知道孩子所干的坏事情不论有多么严重,只要不是蓄意的,就不应该给以处罚,对于孩子无意的行动采取谅解的态度,这种态度肯定会触动他们具有自尊感的心灵,孩子的心都是敏锐的,这种情感会激发他们心灵深处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悔情绪,而且还会以积极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像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他在玩耍的过程中用手肘把另外一个同学推到了,两个孩子一起来找我,一个哭的眼泪

 汪汪,一个心虚的低下了头,我先安慰了摔倒的同学,细细询问了过程,先问了他们应该怎么办,推人的学生真诚的跟另外一个小朋友道了歉,我没有责备他们,仅仅说明了一下游戏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在以后的活动中,这个孩子不但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我还观察到他会善意的提醒其他的同学游戏时的注意事项,这不就是更大的收获么。这仅仅一件小事,习惯就是要在小事中养成,在细节的地方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注重在集体中教育孩子,他相信用集体的力量去协助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品行。他认为“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这就是集体的威力。确实,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会努力的为维护集体的荣誉而自觉地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或者为自己无意识的行为损害了集体的声誉而感到十分的难过,去想尽一切的办法实行补充。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其中一员,自己表现的好坏直接与集体的荣誉相关。这也使我明白,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要巧妙地使用集体这个大家庭来对他加以影响,从而将孩子身上的优点逐步巩固下来,将不足的地方一点点改正。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对于教育对象的关怀、爱护确实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集体的关怀往往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的任务在于使每一个儿童都能体验到集体对他的关怀,以及在宽难的时候给予他的协助,从而对集体产生一种感激之情”。

 我喜欢该书最后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一个情景: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天赋素质都毫无例外地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特有的智慧都能放射出灿烂的异彩;一切懒散、无能的人都将不复存有,由于人生下来本来就是为了要成为天才的创新者的。把社会在道德和智力发展方面的水平提到上述高度——这就是我的理想。

 对孩子真诚的爱和信任,珍视他们身上每一个闪光点,在学习实践中合理地引导,我想这就是该书给我的最大收获。

推荐访问:《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读后感 完整 孩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