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优公文网 - www.hanzhu666.com 2024年04月20日 15:5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29 15:30: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立足教育质量

 加强“四化” 建设 王海军 通过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 4 号)

 这一文件的认真学习, 本着教育质量这条主线, 结合我院教学资源和教学工作遇到的问题, 也说一说心得体会:

  要围绕培养什么人、 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 系统推进, 务求实效。

 一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突出教学业绩考核, 改革教师评价办法; 加大培养力度, 优化教师结构。

 二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探索科学基础、 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 推动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 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强化师生交流互动。

 三要提高高校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形成相互支撑、 整体提升质量的格局。

 四要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维护学术诚信, 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课内与课外” 相结合, 、“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 相结合, 以学生自立课题、 自建小组为主, 组建专门创新指导教师团队, 并结合学生社团活动的创新模式。“校内校外” 相结合,

  教授是学术领域造诣比较精深,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学、 学术领头人。

 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踏实的工作作风、 锐敏的洞察力、 开阔的视野和孜孜以求的刻苦钻研精神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

 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校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通过“三个对接”, 即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 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 建立起了“快速反应、 同步跟进、 动态调整” 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学校通过“校中厂”, 把企业引入校园、 产品引入实训、 工程师引入课堂; 通过“厂中校”, 让教师进入车间、 学生进入工段、 教学进入现场。

 通过“三引三进”, 让学生在校企双重文化的熏陶下, 接受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授, 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 将“工学结合” 落到实处。

  理清人才培养思路, 确定教育改革方略, 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人有我奇 注重基础、 尊重选择的课程体系建设, 主干基础课、 素质教育通选课、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邀请名家举办“系列讲座”, 推动学生提高文化品位、 促进文化养成。

 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文化艺术节、 时代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 校园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学生党团建设。

 整合优化校内外优质资源, 着力构建“科学基础、 人文素养、 实践能力” 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鼓励和推动高职院校体现特色, 突出专业优势, 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其更具开放性、 实践性和职业性。

 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 从过去按照学科—知识—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转到按照岗位—能力—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 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 缺少创新精神, 人文修养严重缺失, 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缺乏社会责任感, 学生意志脆弱, 心理素质差, 这些将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种教育中的竞争力。

  一、 提高自身修养 我们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起着主导的作用, 首先从自我做起。

 (一)

 先当学生再当先生。

 要从群众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 新的教育材料以及不断吸收新鲜语言。

 (二)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1、 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2、 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

 3、 具有相关学科知识。

 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提高自身素质, 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已经不行了, 还要有长流水。

 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 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 作为教师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有着较为丰富的相关知识。

 自己要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 提高各种能力, 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善于总结经验 (四)

 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言教和身教相结合。“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五)

 综合发挥多种职能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 ——第斯多惠 1、 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艺术。

 笔头和口头的艺术, 会“讲”和会“写”。

 2、适当运用幽默的艺术。

 二、 改革教学方法

 (一)

 教学设计 思政课不再是以学科概念主导, 而是“以学习过程为主导。

 2、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尊重学生关注, 适合学生特点, 发 3、 建构生活为基础、 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 即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 贴近学生。

 5、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环节, 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进行理性思考

 6、 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 功能、 目的、 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在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中, 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 活动内容化” 的境界。

 (二)

 教学特色 (1)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进生活 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 必须有它现实生活的根基。

 回归生活世界, 一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二是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实践“三部曲”:依靠生活, 开发教材; 紧贴生活, 活用教材; 再现生活, 拓展教材。

 这便是“通过生活而教”的应有之义。

 (三)

 教学策略 明确引导, 挖掘资源, “依靠群众”,

 让出讲台, 收放结合, 适时点拨。

 给学生一个草原, 也要给学生明确方向。

 引导学生学会用哲学的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追求思考的境界。

 问?

 启动专项计划, 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 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 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 管理和服务, 加强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

 加强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等道德规范教育, 推动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

 推进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提升质量文化 在人才培养上, 学院推行能力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 形成“理实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

 学院以“两课” 为重点, 通过专业教学全过程, 着力塑造宽德厚行的师风、 学风、 校风。

 拓展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文化融合, 把课堂延伸到企业, 把职业岗位设计进课堂, 吸纳、 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理念, 培养学生务实、 高效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活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以“育人强素质” 为目标, 抓住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的机遇,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丰富学生生活, 。

 同时, 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社团功能,拓展“第二课堂”,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履行社会责任上, 学院形成“两条线” 关怀服务模式:

 一是常规性社会服务, 坚持每年开展爱心捐赠、 拥军优属、 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 二是非常规性社会服务, 主要是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开展的临时性、 有针对性的关怀服务。

 营造富有活力、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注重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

 一是重视高职学生活动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处团委则开展以校园文化广场为载体的“校园吉尼斯” 活动, 启动体育竞技区、 文化娱乐区、 学习技能区和寝室生活区的各类挑战赛。

 二是重视高职学生实践习惯养成教育, 有集中度的专业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进一结合” 实习 。

 可以进入企业, 实施专业实践; 也可以进社区, 开展社区服务; 可以进乡 镇, 去关爱留守儿童; 也可以进行创新调研与创业实践。

  秉承办学传统, 凝练办学理念, 确定校训、 校歌, 形成优良校风、 教风和学风, 培育大学精神。

 组织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 生产劳动、 志愿服务、 公益活动、 科技发明、 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强数字校园、 数据中心、 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

 二、 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 注重德育为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高职教育要摆脱急功近利的短视眼光和短期行为, 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技术与职业的综合能力, 而且要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基础。

  加强实训、 实习基地建设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虚拟工厂、 虚拟车间、 虚拟工艺、 虚拟实验。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学校理念作为学校的灵魂直接决定了 学校发展方向和具体行

 为活动, 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为此,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构建。

 加强特色化建设 强化特色, 促进合理定位。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特色就是质量, 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

 所以, 高职教育还必须强化特色意识, 走以特色造品牌、 以特色创名气的路子, 要强调专业特色、 明确优势强项、 符合社会实际、 服务区域发展等。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 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 的教师队伍。

 有计划地选送在职教师到企业学习和顶岗挂职,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职业化”的教学中,想要培养合格职业人,教师应首先转变为职业人,教师作为特定的职业人应同时具备:“自身师德标准+必备的实践教学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管理及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缺少足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因而他们学生传授知识时依然从理论到理论,这是不行的。

 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本科的“提炼” 或专科的“翻版”。

  应加强对“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工作, 制订年度培养计划,根据发展需要提出 “双师型”的人才培养数量、 规格和具体措施。(一)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二)各系部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 的人才培养, 可通过

 科研、 社会服务、 技术开发等方式带动一批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开发工作,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三)

 根据需要, 可选送少量的教师到企业、 科研院所进行短期或中期专业培训, 也可在寒、 暑假期有计划、 有目的地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指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四)

 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①

 课程教材体系的健全

 课程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 应注意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4)要设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 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群)。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 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5)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 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

 增加选修课数量, 允许跨年级,跨专业选课, 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可选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有三个:

 一是基于人才需求分析,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即培养什么样的人; 1.

 行业调研与分析。

 获得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和方向性; 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与空间。

 2.

 企业调研与分析。

 获得专业职业岗位(群)

 面向(专业培养目标)

 和岗位素质、 知识、 能力结构(专业培养规格)。

 二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即培养人什么; 三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 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即怎样培养人。

 (二)

 突出职业能力形成, 转变评价方式 目前, 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评价方式方面, 应 实现 5 个转变:

 一是评估主体多元化, 评价人员由原来学校单 方面考核向学校、 企业及学生自身三方共同考核转变; 二是考 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

 改变过去期末一次 考试定成绩的做法,

 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 实践能力的水平; 三是考试内容由理论知识为主(试卷)

 向职 业技能为主(实践)

 转变, 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 四是 考核标准由标准答案向综合评价转变,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 能力、 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是考核形式由闭卷考试向 开卷考试转变,

 更加体现高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开放性特 点。

  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 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营造以教学为责、 以教学为乐、 以教学为荣的浓厚氛围, 一系列的举措推动了一大批学术水平高、 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走上了本科讲台, 重视教学、 投入教学、 研究教学, 不再依赖于少数教师的觉悟和境界, 而成为多数教师的自觉行动。

 这就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 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师的第一天职, 强化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水平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

推荐访问:《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若干意见

相关文章:

Top